归德府城 守城大营
今天的中军大帐里,与往日有些不同,不同在哪?倒是好说,不同于往日那般冷清,今天的中军帐里站满了人!而在大帐内的上首正中,摆着一张朴素的椅子,程旭正端坐其上,表情严肃。今天的程旭也有些不同,他没有如往日般着甲,只是穿着普通的儒衫,但几年的将领生涯让他无论怎么打扮,都显得不怒自威,这莫名的压力让帐中所有人噤若寒蝉。
程旭俯视着他的部下,这不少的人数让他有些自豪,因为这些部下都是一路随他征战至今的战友,也都是被他亲自简拔的将领,程旭看到部下们眼神中透露出的敬畏,不由得露出了微笑,他很满意这种状态。
看了一圈后,程旭便将视线投向孙若海,感受到目光的孙若海只是微笑点头,于是程旭吸了口气,他要开始了,他的宏图大业由今日始!随后,他目露精光,这眼中的光芒竟仿若实质!他开口了,可语气却显得轻松写意:“众将可知今日为何要聚将议事?”
对于这个问题,在场几乎所有将领都想知道答案,于是皆屏息以待,程旭自然不指望有人回答,他接着好似不经意般的问:“各位是如何看这天下之势的?”
回答问题的,是一个精壮的年轻将领,这人是程旭的步卒统帅李盛,辽东人,目前是游击将军,他是这么回答的:“如今大势堪忧,清军实力太过强大,我军难以应对,若按此下去……会…会有不忍言之事发生…”
“眼光不错,众将可有方略?”
步卒统帅也就是李盛,又代表众将回答:“将主,末将以为,可以出击了,先击溃吴三桂,反正吴三桂也不愿意打,之后与黄总兵夹击孔有德,如此或可扭转局势。”
“吴三桂确实是不愿攻城,可并不代表他不愿野外伏击我们,若是被伏击,该作何解?”
吴三桂与程旭暗通款曲暂时没人知道,吴三桂的反应也被孙若海解释为清军内部矛盾,这夹杂不少事实的谎言可信度很高,所以这些将领都没往别的地方想,于是不知情的李盛接着回答了程旭的问题:“末将以为,就算被伏击也有一战之力,且目前局势太过险恶,若不兵行险招,不足以扭转局面。”
此时的中军帐里那略显轻松的气氛,俨然是众人将这次聚将当作了一场军议,所以李盛说完后,骑兵副统帅即守备将军吕开山出声补充道:“将主,末将也是如此认为。末将还认为只是守城而不出城寻机,无异于作茧自缚,此时吴三桂确实消极怠工,若是其他战场结束后,他吴三桂还会消极怠工吗?请将主三思!”
其实程旭听到这代表大多数将领意见的两人这么说,有些开心,因为在他帐下的将领,完全没有明军将领那般的保守与怯懦,有的是勇敢与果断,满意的程旭忍不住出声:“你们说的很对,本将希望你们能一直如此,莫要成为那怯懦之辈。”
帐内众将齐齐出声:“是!将主!”
听到答复的程旭精神一振,随后沉声问道:“我军名为何军?”
众将没有犹豫,几乎没有思考便又一次齐声回答:“凉武军。”
“我凉武军战力如何?”
一个神情激动的年轻将领高声喊道:“天下无双!”
程旭表情没有变化,仿佛这羞人的自夸,是在陈述客官事实一般,于是程旭又问:“朝廷待尔等如何?”
这个问题让人沉默,在孙若海和程旭的推波助澜下,凉武军上下都不太喜欢明朝那朝廷,因为不管他们怎么打了胜仗,总有人弹劾他们的将主,而且军饷总是被克扣,当然这朝廷截留军饷却是唐青在说事实罢了,孙若海还让这些将领认为,把他们放在归德府这般的死地不是程旭自愿,而是被迫的,此外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事,总而言之,在某些人的努力下,这些将领对中枢本就稀少的忠诚心,已经彻底烟消云散。
此等情况下,程旭这问题却是让这些将领有些惶恐,他们不敢回答,因为他们到此刻还认为程旭是个矢志复国的英雄,而在这英雄面前,他们的想法太过阴暗了些,有些将领甚至还觉得自惭形秽。
不过程旭对这由他一手造成的场面没什么想法,只是继续问道:“若是没了朝廷,你们还会想着复仇吗?那济尔哈朗可是带着好几万原来的八旗精锐,此刻估计已经到了宿州。回答我,朝廷若是败亡了,你们还会去找那济尔哈朗复仇吗?”
程旭挑选将领基本都是与满清不死不休的,他的想法便是借用这仇恨,于是,听到程旭的问题,众将没有齐声答复,而是用各自的语言表述着自己内心的仇恨:“末将会!”
……
“末将恨不得生啖其肉!”
……
“末将一定要替末将的家人复仇!”
…………
“将主下令就是!末将就是用牙咬也得……!”
…
砰!
略显嘈杂的大帐,随着程旭轻拍了一下桌案而重归寂静,随后他严肃看着这些情绪激动的将领,终于图穷匕见:“那么,若是不依靠朝廷,你们还会跟着我去复仇吗?”
这略显露骨的话语,让帐中将领反应各异,有的神色激动,有的皱眉不语,还有的却是踌躇满志,程旭没有说话,他在等他的将领们给出答复,不过并没有让程旭等多久,因为一个高壮将领单膝跪地,这将领沉声说道:“末将愿唯将主马首是瞻。”
有一个人表态了,其他人自然纷纷表态,可程旭手下大将罗清却是犹豫了,很快,整个中军大帐内,除了几个文人外,只有罗清还站着,程旭叹了口气问:“罗参将可是有什么顾虑?”
罗清依旧言简意赅:“末将是为保家卫国而来。”
听到罗清的话,程旭有些无奈,他这个骑兵统帅还是向陈家要的,如今与陈家近乎决裂,想这罗清没走已经很好了,所以他不想为难罗清,便说:“若是不愿,罗参将可在此战之后离去,本将绝不为难。”
罗清神色淡然的点点头,然后说:“可以,末将不会拦将主的路。”
说罢,罗清恭敬行礼,然后继续说道:“既如此,末将告退。”
程旭挥挥手说道:“去吧,若有命令,我会让人传达给你的。”
于是,大帐内众将都沉默的看着罗清离开了,但当罗清走出了大帐之后,所有人都向程旭投去了火热的目光,而程旭自然没有再做试探,直截了当的说:“本将要走的路,是那悖逆之路!你们害怕吗?”
没人回答,众将只是继续单膝跪着,继续看着那意气风发的年轻人,程旭继续说:“为了带你们复仇,本将只有这一条路!”
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但是复仇之心再加上对明朝的不满,让他们轻易的说服了自己。程旭稍作停顿后,厉声呵问:“本将最后问一次,哪怕这路崎岖难行,哪怕这路肮脏不堪,你们有与我同路的决心和勇气吗?回答本将,有没有?”
“有!!!!”
程旭成功的将近乎所有将领收彻底收服,他忍不住大笑了出来,笑声洪亮、豪迈,令人心折。不过没过多久,程旭便停了下来,然后脸色变得严肃,平静的说:“首先我得告诉你们,本将与吴三桂早已有默契。”
这个消息虽说让人震惊,但众将克制着没有说话,只是安安静静的等待下文,于是程旭继续说道:“不仅是有默契,今后还会合作,不是小打小闹的合作,而是全面的军事合作。”
听到这个说法,李盛忍不住问道:“将主,吴三桂不会背叛吗?”
“他不愿也不能背叛。”
“还请将主为末将解惑。”
“恩,不难理解,只是他只能这么做罢了。”
“将主……”
“好了,听本将说完。”
“是。”
“因为明朝不能要他,张献忠和左梦庚不敢要他,再加上顺治皇帝要杀他,偌大的天下,他早已没了容身之所。”
说完程旭觉得有些口干舌燥,便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随后继续说:“是的,他无处可去,而本将却给了他去处。只要本将与吴三桂袖手旁观,让明军和清军打个两败俱伤,再趁势夺过一地,等到站稳了脚跟,到那个时候,不管是复仇也好,争夺天下也罢,不过是随本将心意罢了。”
说完话,程旭便停下安静的听着将领们讨论,有的说胜算不小,有的说要占据山东,还有的说要北上去占满清的老巢,总之,都没指责程旭的野心。等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程旭笑着问:“可都考虑好了?若是不愿,现在还可以离开,本将绝不为难。”
没人离开,甚至没人说话,在这里的将领丝毫不怀疑程旭的能力,他们也没有告密的心思,因为这些人的故乡被残害之时,所谓的朝廷连一兵一卒都没派过。虽说朝廷给不了他们复仇的希望,但他们的将主程旭能给,所以,根本没人想要离开!
等待了一会儿,见无人离开,于是程旭面无表情的说:“既然都愿意留下,那本将先说好,若是今后有人背叛,休要怪本将心狠。”
“是!”
得到答复的程旭没有觉得意外,只是按部就班的说:“那么,开始军议吧。”
----
为避免看到将领称呼觉得混乱,稍微说说这明朝军制,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没兴趣的就跳着看级别。
首先明朝初期用的卫所制,战时为兵,闲时屯田,卫所里的士兵叫军户,军户户籍世袭,很难更改。中枢在各地设置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每都司五个千户所共五千多人,每千户所十个百户所共一千多人,每百户所两个总旗共一百多人,每总旗下五个小旗共五十人,每小旗十人。各军官级别由高到低分别叫:都指挥使>卫指挥使>千户>百户>总旗>小旗
卫所之外的另一种叫营兵,一般是抽调卫所精锐,将领由兵部任免,又叫营伍官,这是为了把五军都督府的权力夺过来,让五军都督府只能管破烂卫所,级别的话在下面募兵制里面。
到了明朝中期,卫所烂了,军田被大户抢走了,里面军户逃光了,于是嘉靖时期为了抗倭,用了募兵制,这些兵户籍保留原户籍,不再是世袭军人,同时也不再屯田,只训练打仗,而这些兵是没有品级的,一般由营伍将领带着去打仗,大多数都是营伍将领自己募兵,而营伍将领直属兵部,级别由高到低分别叫:总兵>副总兵>参将>游击>都司>守备>把总>哨官>队长>什长
而营伍将领管辖的士兵没有明确数量限制,只是每次募兵多少要申请,兵部觉得多了就不批。大概就是这样。
明末最强美少女反派的养成计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卧龙小说网http://www.wolongx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好书推荐:《为什么她们总想让我孝心变质》、《道侣模拟器,仙子请自重》、《仙子们魔堕后抓住我狠狠报恩》、《谁在造谣我对她们的孝心变质了》、《被仙子们疯狂压榨的我只想逃离》、《身为谋士的我才不要入宫为妃》、《人在女尊,开局人夫》、《剑仙大师兄今天就要摆个痛快》、《炮灰却把路人师妹养成凤傲天》、《纵情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