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男生 > 都市娱乐 > 伪伪初的完美书评教室

《听到涛声》书推

伪伪初的完美书评教室

  

本书的年龄比我们当中的大部分人大。本书于1990年开始在杂志上连载,1993年被宫崎骏改编成动画。我没有看过这部动画,在读完这两卷书之前也不知道宫老爷子改编了这部小说。在得知这件事后我产生了一个疑问:宫老爷子为什么会改编这部小说呢?

虽然我不是很了解宫老爷子,但是就我所知,这部小说和他做的动画一贯的风格不符。宫崎骏的动画,大部分蕴含着童话或者寓言的意味在内。同时,虽说这些动画老少咸宜,不过动画中的主角大多是10岁左右的孩子。最重要的是,他的作品是外向的,探讨人的愿望、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而这部小说,是内省的,是非常真实的。

夏日盛开的花,有的如月季,密布在绿色的画布上,争芳斗艳,凸显出夏天的热闹与红火;有的如昙花,只为那一夜的绽放,锦衣夜行,凸显出夏日燥热中的沉淀;也有如荷花,不管你看或者不看,她就在那里,静静的开放。走近时,一缕清香,沁人心脾,正如“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所说,不求观赏之人,只带给观赏之人一丝清凉。我想,大概《听见涛声》就如同这自顾自盛开的荷花,吐露着淡淡的芬芳,打动了宫崎骏吧。我不会说年龄越大的人对于此书越有感触,不过只要经历过那个年龄的人,即使不像本作的男主这样左右皆有各式御姐相伴,但谈到成长的无奈时,都会有一样的心情吧。

本作的男主是一名大一新生。一开始看到这一点的时候,我愣了一下。习惯于讲述初高中生活的轻小说,似乎对于其他作品的接受程度变低了。本书能算作轻小说吗?本作两卷加一短片番外,一卷的字数也不多。况且,如果说改编成动画的小说都算轻小说的话(当然这个定义是错的),本书可以算作第一部轻小说了……

不过本文中也是有讲述高中生活的。男主考上了东京的大学,听到原来的女同学里伽子也来到了东京,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其实就是倒叙的手法讲过去的故事啦。男主的老家在四国岛高知县(四国岛?我只联想得到长宗我部家,无鸟之蝙蝠吗?),总之不是东京那样繁华的地方。高中时期转来了一位女同学里伽子,从东京来的,一个可以说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不幸且任性的女孩。说她不幸,那是因为家庭的原因,原本在东京生活的好好的,却因为父母离异而跟随母亲回到四国老家,当然和周围环境格格不入;说她任性,那是因为看不起并讨厌被父亲甩掉的心情低沉的母亲,一心想回东京去看自己的父亲。整本书都围绕这个设定……不,女主里伽子的这些经历展开。

因为一些阴差阳错的原因,男主成为了陪同里伽子回东京的男伴,并客串了一下男朋友,和里伽子在宾馆里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误)。但东京之行的结果并不美好,见到了里伽子的父亲,其父也是个好人,但是他已经准备再婚,没有余裕去管里伽子了。读到这里,我仿佛把自己带入了里伽子这个角色,回到了那个自己非常任性的时候,也体会到了里伽子失望的感情。

回忆部分到这结束,之后还有两人重逢的部分。当然本作不仅仅是这两个人物之间的交错,讲述的是男主周围一群人的心境变化。对于男主来说,就是从高中到大学的心路历程。而对于里伽子来说,就是通过男主之眼观测到里伽子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过程——虽然当看到满是棱角的里伽子慢慢成长的时候莫名的感到惋惜和惆怅,不过转念一想,能让读者从文字中体会到各种情感(不管是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感),就已经很成功了。

而对于本作中的其他人物——这是我非常赞赏本作的一大原因——这些配角不是作为推动剧情的发展和衬托主角的存在而存在。夸张地说,本书达成了“无配角”成就:出现的人物其实都是主角,是自己生命中的主角。为什么?因为这些人物太有血有肉了,仅仅是寥寥几笔,即可以体会一个人的心态变化,一个人的喜怒哀乐,甚至在我们还没有见到那个人的情况下。当然这样显得全文有些杂乱,不过既然所有人都是主角,那么所有线都是主线喽。我能够理解了当小三的心情,我能够理解了离异后再看到女儿的父亲的心情,我能够理解在里伽子旁边皱眉头的男主的心情……

为什么本文叫《听见涛声》?有人说,这书名的意思是听见男女主内心的涛声,而不是真正的涛声。我不完全同意这个看法。如果是这样,为什么不叫“听见鸟语”、“听见风声”或者“看见天空”、“闻见花香”?为什么非要取“涛声”这个意象?我觉得这得结合本文的环境来联想。四国岛四面环海,东京临海,而夏威夷岛上里伽子望海的景象深刻在回忆中。在男女主重逢时,在男主回忆过去时,确实涛声响在他们心底,也同时响在不知何处呢。

PS:写的时候看到是吉卜力的动画就想当然的认为是宫崎骏的,是笔者疏忽大意了,同名动画确实是吉卜力制作但不是宫崎骏监督。不过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也没看过动画,推荐的是这本书而已。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