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 > 古装言情 > 亡魂少女的编年史

第三章

亡魂少女的编年史

  

秦军的进攻被挡下,故关防线依旧稳固。

一战之后,秦军尸体粗略计算约有四万,赵军战损约两万。相比于早先的攻城战,此次秦军投入的兵力过少,死伤却过重。常理上讲不通。难不成秦军发了疯主动来送死不成?

无论是秦军不畏死的狂攻,还是莫名其妙的撤退,都令赵军一方摸不清头脑。

秦行动异样,赵亦如此。

军中传言愈甚。

“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

这不知从何而来的谣言在兵卒之口传播,愈发扭曲。更有甚者,言称廉颇懦弱不敢一战,而秦军悍不畏死,不日之后此战必败。

数日余,使者传王令与军前。乃招廉颇回都,遣赵奢之子赵括统帅长平故关约合四十余万大军。

-------------------------------------

城中,赵军后营。

余生站在城墙下抬头仰望,被阳光刺得睁不开双眼。

当时那群爬云梯攻城的秦兵看到的,应该也是这般吧。

顶着日头,什么都看不见,不知何时就会被从上而来的滚石砸死,那群秦人,当时究竟是怎么想的?

余生低下头,看了看沾满血迹泥浆的粗布衣,又看了看自己粗糙的双手,眼中一片茫然。

缘何本该耕种养家的人,却在一个陌生地方和毫不相干的人拼上性命呢……

一头白发的老兵坐在草垛上,右手包裹着粗布条,一脸古怪的盯着余生。

“喂,小子,又在想什么呢?”

“我在想,这战争什么时候是个头,”余生抿了抿嘴,“倒是老头你,你的手还肿吗?”

“肿倒是不肿了,”老兵动了动手指,疼的龇牙咧嘴,“就是疼的要命。早知道这么疼,老子就不该拦那一刀,戳你个窟窿你也体会体会。哎呦,疼死老子了。我这样也干不了粗活,以后有什么事可都指望你干了,你个小兔崽子。”

余生略带歉意的笑了笑。

“自然的,老头你的事就是我的事。”

“希望你说到做到。”

“肯定的。”

“哎,话别说这么死,”老兵撇了撇嘴,“到时候战争结束了,你个小兔崽子脚底抹油跑了,我这老胳膊老腿的可追不上。”

“那哪能啊,”余生笑道,“老头你连秦兵都打得过,别说小兔崽子了,老兔崽子你也追的上啊。”

“切,贫嘴。”

“说真的,老头,这场仗……什么时候完啊。”

“想家了?”

“有点。”

“嘿,那你小子就盼着战争早点结束吧。”

老兵笑呵呵的走上前来,揉了揉余生的脑袋。

“看这意思,不会太久的。也快结束了。”

余生从老兵手下挣脱开,好奇道。

“怎么说?”

“前些天,不是说大将军换人了吗?就是那位名震秦军的赵大将军。”

“换了好啊,廉颇那老龟儿子一点血性都没有。咱们苦哈哈的挨饿,送死,他一个人缩在大军后面得个安全。前些日子那场仗打得真叫个憋屈,被人堵着门口揍,秦狗都骑脖子上了,还死守。真搞不明白这群当将军的脑子里都装的些什么,只需人家揍,连个胆都没有。”

老兵撇着大嘴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余生的眼前又浮现出当日城楼上那一闪而过的老将身影。

如今还如何不明白,那老将便是廉颇,此处二十余万兵甲的都统大将。

隐约间,记忆中的老将离去的背影似乎满是落寞。

手下二十余万兵马,当真是权利滔天了罢,何至于此?

余生想不明白,或许自己这种农家出身的野孩子永远理解不了身居高位者的想法。

“哎,你有没有在听啊?”老兵沙哑的念叨声将余生的思绪拉回,“我和你讲啊,小子,这回过来督军的可是赵括大将军。这位大将军那可是名门之后,将相之才。赵奢赵大将军你听说过吧,那可是咱赵国的大英雄,放眼其他几国那也是数一数二的大将。起子赵括更是不得了,三岁习兵法,五岁能演算,至于弱冠之后更是算无遗策,计谋盖世。只是有谣传那将军偏好……”

老兵的话戛然而止,弄得余生一阵纳闷。这老家伙吹起牛来从没见卡壳过啊?

“偏好什么,老头你说啊?”

老兵没有回答。余生抬头,只见老兵正直勾勾盯着自己身后。

扭头看去,只见一队披甲精兵正立于十余米外,齐刷刷盯着自己。

余生咽了口口水,目光游走,这才看到那队精兵前方还立着一人。

此人银盔银甲,面容和善,正颇有兴趣的样子看向自己。

单从其人打扮与气质来看,明眼人谁看不出来这便是将军那号人物?

老兵回过神来,连忙跪地就拜。

“将,将军……”

“无妨,”那银甲将军笑道,“你方才提到赵括将军,他有何偏好啊?”

“这……”老兵汗如雨下,“小人不……不,小人不敢乱议……”

老兵心道倒霉,不曾想这些将军之流居然会来后营。妄议上官,这可是杀头的罪过。

那银甲将军打量了一番抖若筛糠的老兵,没有再追问下去。视线一转,看向还未一脸茫然的余生,银甲将军面色微怔。

“小子,多大了?”

余生连忙道。

“回将军,十二。”

“年岁尚轻,来这军营作甚?”

“家中无有壮丁,故此。”

银甲将军点了点头。

“可能拉弓?”

“小人愚钝,不会……”

“可提刀剑杀敌?”

“亦不会……”

“看你这样子,也不似能负重的。如此无能无力,留之军中何用?”

余生赧然。

自己几斤几两还是清楚的,当真如眼前人所说,自己纯粹只是个混饭吃的废人。

银甲将军上前拍了拍余生的肩膀,咧嘴一笑。

“留于军中无用,不若来我座前侍奉,当个传话的如何?”

余生愣了下,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下意识的向老兵看去,后者连忙努嘴眨眼暗示。

“小,小人……”余生不敢直视眼前人,声若蚊蝇,“谢将军恩赐……”

-------------------------------------

银甲将军领着一众精兵在城中转了小半圈,余生低着头一路跟随,大气也不敢出一声。

这一路上,经过后军营地,查过粮草储量,检阅过兵器,余生还看到了几处伤兵营。换做平时,连编制都没有的草头兵可不敢在军中乱跑。被抓到那可就要皮肉受苦了。

一路跟来,士卒皆惶恐。精兵们单膝跪地行礼,没见过什么世面的杂兵们则趴在地上一动不敢动。看他们的样子,像极了老兵之前的姿势。

余生起初有些想笑,继而心生羡慕。看着那抬头挺胸行于前方的银甲将军,余生心说出人头地当是乎此。

一个时辰后,银甲将军领兵回内城,向中军所在而去。

从没进过内城的余生跟在精兵之后,小心翼翼的左右观察。

当真不同。

外城大多都是草头兵和一些伤残,满是松散的气氛。内城则几步一营帐,正规军来去行走,一切都井井有条。

穿过众营帐,绕过几处矮墙,余生来到了故关守城的最中心处。

抬头看去,那高耸而起的城楼如柄阔剑般稳稳扎在地上,不动如山的镇守这赵都邯郸前最后一道防线。

之前看到廉颇老将军应该就是在这上面了吧。

银甲将军进入城楼,挥手遣散随行士兵,独留余生一人。

吱呀。

门轴转动,内堂之景映入眼帘。

内堂中杵着十余将官,皆身披甲胄围在一张大案左右。听到门开,众将官纷纷投来视线。见来人,立刻左右分开,皆行军礼。

之前守城战中持赵军大旗的那位将领牵头,笑着迎来。

“大将军,可让我等久等啊。”

任余生再如何愚钝也明白了,这银甲将军便为那新的军统大将,赵括。

“哈哈哈,我的错,我的错,”赵括笑了笑,嘴上这么说,却一点愧疚之意都没有,若无其事的来到案前。

余生小心翼翼的跟上。

几位将官眉头微皱,目光在余生身上扫过,却没有说什么。

赵括摸了摸案上的羊皮地图,看向周围众将。

“几位同僚,如何?某人不在的时候可拟出何退敌之策?”

众将眼观鼻鼻观口,沉默不语。

“也是,”赵括摇了摇头,将地图推到一边,“若是有退敌之策,还至于在这故关死守两载之久?廉颇他转身就走,落得个清闲,却留下这烂摊子……”

几位将官面色一沉,不待开口却被那持旗大将抢先。

“廉大将军虽无大功,却也无过。盖因我等愚钝无能,让赵国蒙羞,想必以大将军之才,此局定可解吧?”

赵括意味深长的看了眼持旗大将。

“将军何人?”

“卑职廉云。”

“欧,廉云,廉云……我听说过你,”赵括笑道,“廉颇老将军族中后辈,当有运兵雷厉风行之誉。上党一战,你领兵三万,据一孤城,拒秦军数日后全身而退,当是无双将才。”

廉云面色微僵。

“不敢。”

“有何不妥,战功摆在那里,如何不认?”赵括的目光扫过其余将官,“各位将军,莫以为某人不知你们立场。你们都是廉颇带出来的兵,定是不喜赵某坐在你们头上指手画脚。”

见将军们不作回应,赵括一声轻笑。

“王上听信谗言,临阵换将,你们以为某人真就为了那点虚名而来吗?我赵某几斤几两还是清楚的,若说赵某名号可吓退秦军,鬼都不信。若不是王命难违,我才懒得趟这趟浑水,替廉颇那老儿善后,入这必死之局。”

“将军!”

廉云怒目而视。

“怎的?”赵括一拍大案,毫不退让瞪了回去,“还不许我说了?”

“丢了上党,一路败退,被人堵在故关打得不敢探头!百年来赵国哪受过如此屈辱!守在故关近乎两载,广征兵强存粮,你们可知这长平地界怨声载道?多少人家破人亡,多少人冻饿而死。你们龟缩于此,不顾脸面和秦军消耗,可你们置赵国颜面和这万千百姓的生计于何处?!”

“我们尽力了,”一个将军咬紧牙关,“谁不想打个漂亮仗,但奈何打不过啊!”

“是啊,秦军势大,再说上党本就不在我们赵国领土上,士兵们一路奔袭,疲敝之师怎能抵挡得住有备而来的秦军?当时若是不弃上党,难道让我赵国二郎们战死异乡?”

“秦军有水路补给,傍山而营,我等骑兵主力也无法全力一战。若是平原,何至于此?”

“敌人如今战力不下我等,若是王上能调兵支援,我等尚有一战之力。如今无有援军,只能死守啊……若为逞一时意气率然出兵,岂不正为那秦军所愿?”

“我等虽偏守一处,终究还在国土范围内。那秦军长途跋涉,只能寄希望于秦军粮草不足,率先退兵。”

久经沙场的将军面露苦涩,坚毅的面孔上笼罩着无奈与落寞。

赵括轻叹了口气。

“既是如此,诸君,可尚存一战之勇?”

众将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却又被无奈所遮掩。

“战自然是不怕的,可要如何……”

“既然还敢战,那还怕什么?”

赵括走到廉云身前,一拳砸在其胸口。

“秦军是那虎狼,不见血不退缩。指望他们退军,呵,难啊!”

“诸君纵横沙场,又岂不知机会从不曾等来,而是打出来的!”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