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男生 > 历史军事 > 吴楚风云

第4章 波澜不停

吴楚风云

  

话说燕国都城蓟城,王宫宫廷中主持议事早已不是燕王确是那宦官刘瑾。

“据报,卫离陌叛逃燕国后,向楚国求救,楚王已应允,不日将返回蓟城,你们几个怎么看”操着鸭嗓,刘瑾环视着殿下一众人等,慢吞吞说道。虽其已是知名之年,但心思如那明镜的水,亮着呢。

“刘公,臣下认为不如请君入瓮,以静制动,毕竟西南的韩元忠手握边军防御吴国,现在唯一的变数就是那卫公子卫离陌了,只要我们掌握了卫公子,何愁他韩元忠不妥协。”刘瑾侍奉老燕王时际非常得宠,当时就被封为护国公,和燕国大将军韩元忠齐名,此时一旁一个身形消瘦,眼角伶俐的内侍说道,说话人名叫夏元,归入刘瑾账下不过半载,便深得刘瑾新任。不仅得益他的谄媚神功,也归功于他的谋略才识。

其余人等也同是宦官出身,虽忠心有余。但比起这中途出道的夏元确实差了许多。

“夏元说的有道理,韩元忠确实是咱家的一块心病,虽然我已掌管蓟城禁军,但忠于老燕王人大有人在,咱家也不可能清徐的干净,如果能够握住卫公子,便可号令整个燕国了。”

“夏元,那此事就交给你处理了,但记住要周全,保证万无一失。此次卫公子从楚国返回,必定带着助力。此事你办的得体,那韩元忠的位置就是你的,明白了吗”

“谨遵刘工诏令,臣下定不负所望”内侍夏元战战兢兢,眼睛里吐露的贪婪和兴奋。

看着徐徐退去众人,刘瑾洋洋洒洒的舒展的身子,倚靠的老燕王的龙背上,陷入了梦寐已久的乐园。

且说,赵单羽、卫离陌一行人经沈老一役后,进入燕国境内后便已乔装打扮,白天隐匿行踪,夜晚匆匆而行。从卫离陌处获知刘瑾此人心思缜密,卫离陌求助楚国并返回楚国的消息定然被刘瑾探知。

蓟城,卫公子重返都城,心中澎湃已展露在脸上。月姬的手传来微微的疼痛,转眼瞧去,卫公子的狂热眼神让她不知所以的惊悚,无形的压迫感接肘而至。与沈老一战后,卫公子越发迷离,月姬越是心有余悸却不敢言,仅存的安全感自然来自同行的赵单羽。

蓟城驿站中,赵单羽、铁手以及卫离陌、月姬围桌而坐,月姬潸然泪下,其余众人愁上眉角。要说那夏元脑子灵光的很。受到刘瑾的诏令后,便开始筹划,先是以吴国间谍的身份拿了月姬的父亲月律格。然后又广发告示,限卫公子三日内自投燕国监牢否则月律格命不久矣。

“月姬莫哭,我们再想想办法,看如何解救的你父亲”,赵单羽不忍说道。

卫离陌确是不搭话,本来就是隐匿蓟城,原本计划联系忠于自己的旧部以图谋划徐徐进取。救月律格,那岂不是掉进狼窝,九死一生,而且自己的谋划也将竹篮打水一场空。

月姬愈发感激看了赵单羽一眼,心中忍痛的还有那卫离陌迟迟不到的安慰,感激中也夹杂着无奈却也无处宣泄。

忽然,门外产来一声尖锐的声响,随后闪过一道人影,众人惊异时,铁手拔步夺门,却已不见来人。门框处被匕首插着一封信笺,铁手取下匕首,看向手中的信笺,只见一只狼头标记,疑惑不解。

随后示于众人,卫离陌、月姬亦是不解,唯有赵单羽一脸震惊,他没想到在燕国竟也能看到狼头,他赵家军的军旗标志。

殊不知,赵单羽虽化名公输羽,但未曾与旧部柳一失去联系,双方一直以狼头旗标联系。柳一与少主分离后,就暗地整合势力,吴国、楚国均分布了一定的势力,不曾想在燕国竟也出现了储备力量。

震惊中醒悟,赵单羽接过铁手的信笺,夺门而去,声音从他离去点残影传来“故人来访,我速去速回”。残影过去,一阵微凉吹过众人身子,铁手不禁感叹,这羽兄弟的轻功进步神速,自己远不及他。

翌日,驿站内众人已装备齐全,准备出发赶往集成监牢。要说何时生的变故,这要从昨晚赵单羽匆匆返回驿站说起。

昨晚赵单羽离开后,众人各自返回客房。还在思忖今天发生的奇怪事情时,门外传来敲门声。月姬轻轻打开门禁,迎面而来的却是那返回的赵单羽。

“羽公子!”月姬眼中闪过一丝希冀,后又稳稳的说道。

“月夫人,打搅了。有件急事我特来找卫公子叙说”。

“月姬,请单羽将军进来”

“羽公子请进”月姬听到卫公子的指示后,顺着说道。

单羽坐在卫公子对面,只见卫公子先声“不知单羽将军深夜造访有何时?”

“卫公子,我此番是为了劝说公子按照刘瑾的告示要求,明日蓟城监牢搭救月姬父亲月律格”

床边而坐的月姬闻声重重的看了单羽一眼。

“哦?羽将军不是不知道,刘瑾心狠手辣,我若是自投蓟城监牢,哪还有生机”卫离陌很是疑惑,以单羽的为人不会出卖自己,但其说的却是无法理解。

“卫公子相信我么,有些事情请原谅我无法细说,但我可以保证卫公子的安全,不知道卫公子有没有听过,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单羽眼神坚毅,迸发出自信。

看到单羽这种说,卫离陌陷入沉默。单羽今晚的变化,毕竟有所依仗,唯一确信的是单羽不会叛变,不然他不会在楚国帮自己说话,跟不会在海上拼尽全力保卫。完全有能力将自己除掉,可他没有。

卫离陌忽的眼睛一亮,下定了决心,正然道“那我就把性命交给羽兄弟了,双手抱拳,呈现一份决然”

单羽抱拳,毅然退去。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