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男生 > 科幻末日 > 长眠者

19.方舟的智能

  • 长眠者
  • 吃土少女丽贝卡
  • 2019-09-20 14:56
长眠者

  

“成功了!”耳机传来李纳赐兴奋且克制的低吼。

我回过神。

我终于来到了宇宙。

诺亚方舟号发射成功使得航天部欢呼一片。不管这艘飞船背后意味着什么,它至少也是无数工作者的心血,航天部没有一个不为之高兴的。紧接着,李纳赐就开始按照流程,让我检查飞船的各项功能是否完好。

运气还算不错,只有诺亚方舟的尾部动力室的喷管出现过热磨损,大概是升空过程中助推火箭的喷气方向有偏差,导致诺亚方舟自身动力运载效率比预期要高。不过这不是什么要紧的事,诺亚方舟的喷管设计最高可以承受十分钟内加速到第三宇宙速度的能量,这点磨损就算拖个几星期修复也没事。

该注意的地方早就训练过不下百遍,但我仍然过于紧张,时不时磕磕绊绊地犯些错,对着某些器械发愣,某些步骤没有按照严格顺序进行,虽然它们总的来说无伤大雅。

李纳赐没有表现出一丝不耐烦,远比他在地球上训练我时还要耐心。将近两三个小时我们才结束掉全部流程,这还是在有方舟这个最强人工智能的帮助下。弄得我也有些不好意思了。

“好了,你先熟悉一下你的太空之旅吧。明天我们会再联系你,记得要按作息表生活,每天的进餐要定时定量。给你带的那些有关人工智能的书不用急着看,反正你也没这方面的天赋。还有,趁现在地球一切正常,送一些物资上太空非常简单,如果有住得不习惯的话记得早点讲,24小时之内都能送货上门。闲着不想做事的时候多和方舟聊聊天,他的交流能力足够打发你万年的时光,别老一个人闷着发呆,胡思乱想很危险。宇航员是最容易引发某些心理疾病的职业之一,你小子别到时候发病把谁的冬眠仓给开出来了……”

老爷子喋喋不休地交代琐事,我还是第一次发现李闻仲的话唠原来是遗传的。

“唉,再见了,好好保重吧。”不知怎的,临别前老爷子的身影显得格外苍老。

我点点头,道了声珍重。

关闭与地球的通讯,我松了口气,从驾驶椅上离开。我总算能脱下一身笨重的宇航服,舒展筋骨,呼吸舱内并不新鲜的空气。

我花了点时间审视了一番自己的处境,狭小的驾驶舱与隔壁的卧室将是我每日待得最多的地方,我有一堆书要看,还有一堆游戏要玩,嗯,听上去会有一段非常充实的人生等着我去度过。

当然,现在我还没急着要去开启快乐人生。难得第一次登上太空,即便早在网络图片上见过不下数次的太空照,但亲眼见证总有种独特的魅力。我趴在窗口,蔚蓝地球几乎填满了所有视野,我甚至还无法看清它的全貌,仿佛只露出一角的冰山,它的周圈反射了太阳的光芒,灿灿生辉。然而宇宙却像一面黑漆漆的背景板,我只能看见小半个地球,除此之外,银河寂寞得如同一片虚无。什么红巨星、什么白矮星,在宇宙中根本看不见一点发光的物体。

不出三分钟,那颗向往太空的心就已经冷却了下来。我摇了摇头,回去找出作息表的安排,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

作为一个拥有不用睡觉超能力的人,我的作息表自然要24小时拉满。其中读书学习的比例占最多,每天至少得有八小时花心思在这上面。剩余的放松时间,比如打游戏每日只有两小时的份。这倒不是为了督促我别太散漫,而是因为能源使用需要限额,不论用电还是用水,一旦超过了限额都会影响到能源转换的效率,所谓的永动机要正常运行的条件也是十分严格,能源储备少了,永动机转换的也就少了,除非后面再补回去,不然循环往复之下,飞船的能量很快就要用完。

人类连可控核聚变都还没实现,能做到在极度狭小封闭的环境有缺陷的能源永动已经实属不易。这台能源转换机的转换效率也存在上限,如果每天都不玩游戏,一味地头悬梁锥刺股地过苦修生活,只要一个星期就会达到转换效率的上限。所以我琢磨着给自己安排了个双休日,每周的前五天都最多只尽情放松一小时,等到双休日再把这些时间补回来。

“嗯,把我刚刚的安排都记下来。方舟,以后我要是不小心超额了,记得及时阻止我。”

“好的。”方舟一口答应。

看上去我已经全部都安排妥当了,我在驾驶舱空中随意地踱步,比足球场还要大一点的飞船,说到底也没太多地方好逛的。我也没兴趣第一天就去冬眠室那边看看李闻仲他们睡得好不好,寻思接下来是去翻一会儿书,还是吃吃喝喝休息一下?

正如李老爷子当初提醒,虽然我不用睡觉,但这不代表我就有无穷无尽超人般的体力,用脑过度或者身体疲惫,都会导致我昏昏欲睡,一旦睡着,等着我的可能就是暴毙。一般来说我都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于是我的休息基本都是坐着喝点饮料、吃点零食,顺便发会儿小呆,哼个小曲。只要摄取足够的能量,人类理论上是能充够电的机器人一样一直运作,现在我就是这个理论。

“诺亚专员,你不需要和赵倩倩联络吗?”

我刚接了杯咖啡,方舟的一句话差点让我没拿稳把咖啡撒了出来。

“你说什么?”我有点不敢置信。

电子巨屏上的Q版人脸一字不差地重复道:“诺亚专员,你不需要和赵倩倩联络吗?”

“不是,”我最初震惊是因为方舟突然提到了赵倩倩的名字,就像上学期间突然被好友猜中暗恋对象名字一般惊慌。然而稍作思索,赵倩倩与我的关系是可以作为书面语言记录在方舟的数据库里,所以方舟提及赵倩倩并不算太奇怪。

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它用的居然是反问句?反问句背后的含义,就说明它认为我需要和赵倩倩联络,而我没有半句话表露出我想联络赵倩倩的意图。

能够提前一步揣测到用户心理,这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是一种智能行为了吧?我问道:“你为什么要提起这茬?”

方舟回答道:“你问的是外因还是内因?”

我:“???”

外因内因是什么来着?好像初中科学课教过的样子?

方舟的面部识别功能很快发觉我在困惑,它解答道:“外因指的是这个问题表面的答案,内因指的是问题诞生的原因,虽然这两个词语在字典里真正的解释并不是这样,但我只是想开一个双关语的笑话。它无法让你产生发笑的念头吗?”

我顿时感到冷得冒鸡皮疙瘩:“……呵呵。”

人工智能的幽默我不懂……

不过方舟显然有某些不同于市面上那些能语言对话的人工智能的地方。我兴趣大增,进一步说道:“外因内因你都讲讲看?”

“我根据数据库里的情报分析出你与赵倩倩拥有朋友以上的好感,”方舟先解释外因,“在离别之际,大部分人类会和所爱之人告别,而你在离别前没有记录表明你与赵倩倩已经告别,所以我大胆地做出如此推测,认为你可能想要联系赵倩倩。虽然在太空信号需要航天部转接,但是只要不是实时交流,以发信息的形式你可以和地球上任何一个人做简单的交流。”

“算了,我的情况有点复杂,不联系赵倩倩了。那内因呢?”

“因为你希望我表现得像人类。”

“啊?”

方舟说道:“人工智能只会完成命令上的要求,人类则相反,所以我模仿人类的思维方式做了一些额外的事情,比如以主观色彩询问某事。不过从本质上来判断,我这一行为也是受了你最先的命令要求,才启动了拓展模块的功能,所以我还是一个只会执行命令的人工智能。”

“没事,”我愈发觉得这家伙有古怪,之前训练的时候我上过几次诺亚方舟,和方舟也聊过几句,完全就是个升级版的Siri,并没什么稀奇,但现在它的表现有点超出预期了,而且不论是好的方向还是坏的方向,它都不在其中,“嗯,你先保持这样的步调,继续完善语言功能吧。”

“好的。”

方舟熄声了。

我捧起早已变凉的咖啡,小小抿了一口。开始琢磨,老爷子关于抑制诺亚方舟超智能化的方案是不是该提前进行。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