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男生 > 科幻末日 > 二战德国之红警来临

五号坦克

二战德国之红警来临

  

五号中型坦克(德语:Panzerkampfwagen V Panther),是在1941年“巴巴罗萨”行动后,德国为应对苏联T-34中型坦克,而研发生产的新型坦克,制式编号为Sd.Kfz.171。该坦克采用了新式55°倾斜装甲和长身管L/70 Kwk42 75毫米主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成功的中型坦克之一。

五号中型坦克在1943年的库尔斯克会战中首次投入实战,一直服役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在战争后期,该型坦克与IV号坦克是德军并列装甲主力。

中文名称

五号中型坦克

英文名称

Panzerkampfwagen V Panther

前型/级

四号中型坦克

次型/级

“虎”式重型坦克

研制时间

1938年

发展沿革

研制背景

早在1938年,德国就已提出了新型坦克的研发计划,并定名为VK2001,其中VK代表履带车辆,2001代表20吨级别第一方案。德军计划用这种新型坦克逐步取代III号和IV号坦克。

五号中型坦克原型车

然而,当VK2001的各方面研制工作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时,前苏联的T-34坦克的出现打乱了德军的既定计划。技术部门的分析结果认为,正在研发的新型坦克的发展情况,根本无法解除来自T-34的威胁,最高统帅部不得不废除20吨级的坦克计划,改为30吨级的坦克计划,VK3001。[2]

开发

虽然豹式的编号(V号战车)为在VI号战车(虎I)之前,但是在实际上其计划及设计均在虎I之后。在德苏战争开始及期间,由于受到德国战车在(火炮穿甲力,装甲防护力与越野)性能上无法对抗T-34而引起的冲击,因此古德里安将军下令对T-34进行调查。后来,派遣了一个名为“战车委员会(Panzerkommission)”的调查团前往东部战线,并对T-34进行评估,而该委员会发现T-34有以下优点:

采用了斜面(Glacis plate)的概念并设有倾斜装甲

使用较宽的履带(接地面积大),提高了在松软泥地上行驶时的机动性

装备了76.2毫米炮,与同世代的战车(37~50毫米)比较下,其口径及威力均占优

以上3个重要特征即为对T-34评估后作出的结论。因此豹式的出现,可说无疑是为了对抗T-34而制造。

于1941年11月末丹拿平治与猛狮接到了对30至35吨级新型中战车VK3002进行设计的订单,而设计限期则为1942年4月。

两间公司在1942年4月各自的提案中,戴姆勒-奔驰公司所设计的,几乎是T-34的摹仿品,戴姆勒-奔驰公司务求做到在车身、炮塔、柴油发动机、驾驶系统、悬吊系统及履带等方面类似苏军T-34坦克的设计,从而获得了和T-34一样优异的可生产性。而MAN公司的设计则符合了德国传统的战车设计思维:在大而宽的车身上安装一个坚固的炮塔、一个汽油发动机、采用扭力棒的悬吊系统,主动轮在前方,动力杆悬吊系统使得车身高大并赋予了典型德国坦克的大车内空间。尽管希特勒打算采用戴姆勒-奔驰公司的设计,但最后却由MAN公司扭转局面,其设计更改后在1942年5月被希特勒批准;主要的原因是它能使用莱茵金属公司设计的现成炮塔,而戴姆勒-奔驰坦克的炮塔却需要重新设计生产。戴姆勒-奔驰设计被淘汰的另一个原因是战场识别问题(其外形轮廓与T-34非常神似,恐怕将导致误击)。戴姆勒-奔驰的豹式被淘汰的最终原因是因为它的可生产性太强以至于牺牲了性能优势,这种坦克适合于消耗战而不是德军当时进行的闪电战。因此由MAN公司提案设计的豹式坦克试作型在1942年9月出炉,经过测试后受到军方采用,戴姆勒-奔驰生产的两辆样车作为实验用途。最终定案的坦克在同年12月才正式投产。德国对此坦克的需求量甚大,因此在1943年以后,豹式坦克的生产不再是MAN公司的专利,并开始由戴姆勒-奔驰公司、MNH公司、HS公司分担生产。根据JENTZ的书一辆豹式生产的工时为两千小时。(不过这个数据不太可靠,比较接受的数据是20000工时)

制造期间发现设计的许多问题,包括引擎马力无法负荷车身所增加的额外重量、冷却系统的设计不良导致引擎容易起火、路轮的外缘强度不足导致容易脱落等。MAN公司初期预计一个月能够生产250辆豹式坦克,但在1943年1月,它却把目标提高至生产600辆。然而即使它多么努力,由于盟军的轰炸(对迈巴赫发动机的生产影响特别大)、原材料来源有限及其他困难而使得MAN公司达不到这个期望。在1943年间,平均一个月只生产148架豹式坦克,在1944年方达到月产315辆的产量,同年9月1日一线豹式的存量达到巅峰的2304辆,而当月却损失了692辆。 直至战争完结,德国总共生产6000辆以上豹式坦克。需要注意的是德国的军工生产受过晚的总动员必须建造大量潜艇和本土防空力量,并不能像苏联一样把所有力量投入到陆军和前线空军的生产中去(苏联T-34坦克最大的生产地下塔吉尔的183坦克厂战前是生产火车头的,而战时苏联几乎全部的铁路器材都来自援助)。因此单纯把坦克产量对比苏联过低归因于设计是不全面的。

招标定型

1941年7月,德国军方授权莱茵金属公司研究新式坦克炮及炮塔,随后又对戴姆勒—奔驰公司和MAN公司提出了一些关于30吨级坦克研制方面的技术要求。1942年2月,戴姆勒—奔驰公司和MAN公司相继推出了自己的最后设计方案,即VK3002(DB)中型坦克和VK3001(M)中型坦克。

1942年5月11日,VK3002(M)的设计方案获得通过并被命名为五号中型坦克。(Panzerkampfwagen V Panther)

测试服役

MAN公司初期预计一个月能够生产250辆五号中型坦克,但在1943年1月,它却把目标提高至生产600架。然而即使它多么努力,由于盟军的轰炸、生产上的问题及其他困难而使得MAN公司达不到这个期望。在1943年间,平均一个月只生产148辆豹式坦克,在1944年却增加了67辆的产量。直至战争完结,德国总共生产起码6000辆五号中型坦克。[3]

五号中型坦克生产工厂

豹式作为主力坦克,生产数量只有数千辆原因主要是德国的军工生产受过晚的总动员影响,必须建造大量潜艇和本土防空力量,并不能象苏联一样把所有力量投入到陆军和前线空军的生产中去(苏联T-34坦克最大的生产地车里雅宾斯克厂战前是生产火车头的,而战时苏联几乎全部的铁路器材都来自援助)。而且英美的战略轰炸也严重影响了德国军工的生产。[4]

设计特点

总体设计

五号中型坦克的整体设计结合了T-34/76的许多功能,如牵引系统、越野性能、引擎等行动装置,以及75毫米炮、倾斜装甲战斗装置。值得一提的是,五号中型坦克是纳粹德国第一种将倾斜装甲技术安装到坦克上的完成品。虽然它的设计在某些方面类似于T-34/76,但它却是一个设计更为复杂的坦克,而且体积较大,重量也较重,两者之间拥有很多技术方面的不同。五号中型坦克有巨大的重叠路轮和当时纳粹德国最先进的悬挂系统,这使它能高速通过崎岖的地形。德国人知道新型坦克应该不仅是一个相当于T-34/76的“模子”,而是必须在性能、武器、装甲防护和综合实力方面优于前者。但一个新的、先进的中型坦克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五号中型坦克的生产工序和其他坦克相比较为繁琐。而这也恰好证明了IV号坦克的优势,五号中型坦克和它相比要重两倍,在它看来IV号中型坦克几乎是一个轻型坦克。由于局势不断恶化,使得五号中型坦克全线生产速度降低,而这也使IV号中型坦克最终保持纳粹德国装甲部队的骨干直到战争结束。[5]

五号中型坦克车体构造

火力系统

火炮

共2张

五号中型坦克炮管特写

五号中型坦克的75毫米炮并不算是大口径的火炮,但是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具威力的火炮之一。其特长炮管和强大的推动力,更为其提供了高速的发射能力。此外,由于坦克上的瞄准器敏感度较低,这使得五号中型坦克坦克能够更容易击中敌军坦克。加上此火炮的贯穿能力比88毫米KwK36 L56火炮高,令五号中型坦克成为了战场上强大的坦克之一。[6]

机枪

五号中型坦克有两支MG34机枪,分别安装于炮塔上及车身斜面上,有助于扫除步兵及防空用途。坦克的主炮为莱茵金属公司生产,携带79发炮弹(G型为82发)的75毫米半自动KwK42 L70火炮。这款主炮使用了三种不同的弹药:APCBC-HE、HE和APCR三款,以作为供应弹药短缺。

炮塔设计

五号中型坦克坦克的炮塔防盾采用铸造形式,厚度为100毫米。炮塔可以通过电动或手动装置旋转。电动转动炮塔一周所需时间由15秒至93秒不等,这是由发动机的转数决定的。手动旋转手柄有2个,分别在炮长位置和装填手位置,单个手柄旋转一周炮塔仅旋转0.366度,若炮塔转动一周需旋转984周,2柄同旋需490周。

动力系统

发动机

五号中型坦克发动机爬坡动力测试表

如果把额外安装的火炮和斜甲排除在外的话,五号中型坦克无疑是德国很常见的坦克设计。坦克的重量由预计35吨增加至43吨,更被安装了一个可以提供700匹马力,以齿轮箱及掌控系统驱动的梅巴赫HL230P30 V-12汽油发动机,而这种发动机一般被认为可以承受连续行进2000公里的负荷。为了把发动机的故障减到最少,开发人员特意安装调速器以把发动机的转数下调至每分钟2500转。此外,调速器的安装也使得五号中型坦克行进的速度由55千米/小时下降至46千米/小时。[6]

悬吊设计

五号中型坦克坦克的悬吊系统由前方的驱动扣链齿轮、后方的导轮和八个涂上橡胶的钢轮所组成,它更在每个震臂中添上两支扭力棒作为其悬吊系统的另外部份。因此,五号中型坦克的造价十分昂贵且很费时,但这亦为它带来了当时较为先进的越野性能。而五号中型坦克的控制系统则以ZF公司设计的7档AK 7-200同步齿合齿轮箱及MAN公司出产,以控制杆驾驭的单轴条掌控系统组成。其掌控系统允许以一个固定的轴条来驱动每个齿轮箱。当齿轮愈大,转动的半径就会愈大。如果其半径比要求中大,那么掌舵用的刹车系统就可用来收紧齿轮的转动。[6]

共3张

五号中型坦克轮部悬吊特写

衍生型号

基本型

五号中型坦克有许多衍生版本,它们之间的差异与其他德国坦克的衍生型号相比相对较小。五号中型坦克的设计基本保持不变,从第一款到最后一款坦克的武器装备和装甲厚度只有轻微的变化。而且大部分所做的更改、设计或提高机械性能等行为皆是在战斗后进行的。

预产D1

1942年7月,MAN公司制造了2辆样车,其中只有一辆安装了炮塔,广泛测试后表明还存在很多的技术问题。1942年后期,制造了20辆“预生产”型(0系列),都仅仅是装备了轻装甲,前装甲板厚度为60mm,安装在炮塔上的武器则是早期型的75mmKwK42L/70火炮(炮口制退器是取75mm KwK40L/43型火炮的),炮塔上有一个突出的桶式车长指挥塔。发动机采用的是迈巴赫公司的HL210P45型。这20辆坦克被定名为五号中型坦克A型,技术上和后期型号的五号中型坦克是不一样的。有趣的是它的变型车D1型上安装了四号中型坦克H型坦克的炮塔,1944年早中期东线战场上的第653重坦克歼击营就装备了一些作为指挥坦克使用,这支部队还使用过早期型五号中型修理坦克以及改装了20mm高射炮的T-34坦克。

五号中型坦克A型(“预生产”D1型)

D型

五号D型中型坦克是在“五号中型坦克早期型投入战斗仅有一年时间就批准生产的。原因是早期版本的五号中型坦克动力系统极不可靠。五号中型坦克D型在库尔斯克会战期间的战斗成为它的首次亮相。而与五号中型坦克早期型相比,五号中型坦克D型在基本设计上有了较大的改进。尽管基本设计听起来并不是那么重要,但随着基本设计的改进,坦克可靠性也随之提高了,“黑豹”中型坦克开始在装甲部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五号中型坦克D型

该型坦克核心其实非常类似于其他德国坦克,与后来的“虎”式坦克有着相同的布局。它的动力系统由一个放置在舱体的后面的迈巴赫汽油发动机,同时前轮也起到了良好的驱动作用。炮塔集中安装在舱体上部。对于其它德国坦克而言,五号中型坦克D型的创新是增加了大车轮,使得其机动性更为出色。最具革命性的技术,至少对于德国坦克设计而言,是“黑豹”D型倾斜的盔甲。这是仿照苏军T—34坦克而紧急研发的。这种技术一直沿用到了“虎王”式重型坦克的身上:它增加了坦克防护的有效厚度,使80毫米的倾斜盔甲在55度的防护能力相当于140毫米的垂直盔甲。而“黑豹”D型还拥有另外两个主要功能:安装了可以直接与坦克车长通话的系统,用潜望镜取代了大部分的坦克视窗——后来德国军方也在这方面进行了多次改进,直到视窗全部被潜望镜所取代。[8]

A型

1943年8月,在改进之后(比如变速箱),制造出了新的型号——五号中型坦克A型,五号中型坦克A型是一种威力强大的武器,相比D型,火力和防护都有了增强,炮塔正面的装甲厚度达到了100mm,车长指挥塔采用了铸造式,车体两侧安装了装甲裙板,辅助武器也增加了1挺MG34高射机枪和1挺MG34型前机枪,其前机枪采用了球形枪座。此外,还强化了负重轮结构及改进了排气装置。诺曼底战役中德军所使用的五号中型坦克中A型最多,该战役中,德军损失了400辆各型五号中型坦克。从1943年8月到1944年5月,MAN、戴姆勒-奔驰、德玛格和MNH公司一共生产了2000(一说2200)辆,底盘编号为151001-160000和210255-211000。

五号中型坦克A型

G型

五号中型坦克G型是五号中型坦克的最后版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其生产数量比前其它所有“黑豹”坦克型号的总和还要多。五号中型坦克G型的生产始于1944年3月,尽管生产目标降低到每月300辆,但它却一直生产到了战争结束,只有1944年10月和12月的生产数量较低。

五号中型坦克G型

和五号中型坦克前期集中生产型号相比,五号中型坦克G型有许多设计上的变化:大部分装甲改为垂直装甲,炮塔上的倾斜装甲的角度降低了11度,使它在对付反坦克炮时显得不那么有效。所以为了应对这个问题,坦克前部侧面装甲的宽度从40毫米增加到50毫米,来补偿坦克装甲后部和下部厚度的降低。司机的视觉窗口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潜望镜窗口。新增加了一个新的驾驶员的座位,可以起到辅助作用,这样司机的头就不会伸出舱口,制造了更好的可见性与安全性。

在生产运行期间的设计师将五号中型坦克G型防弹盾进行了多次修改。因而在早些时候坦克有圆形轮廓,是为了留出下腔的空间。而对于在传入轮可能磨损到防弹盾的问题。设计师便将大部分防弹盾转移到炮塔上的博装甲。生育的防弹盾成楔形的下半部分,进而消除这个问题。原材料的短缺意味着五号中型坦克G型底盘运行的全钢齿轮数量需要减少,而坦克底盘也因此进行了多次改进。在生产运行期间五号中型坦克G型的配置不断变化,包括变速箱油冷却器的更换,增加了一个装甲弹药箱和一个战斗室加热器,而五号中型坦克G型的操作系统都没有发生变化。随着战斗减员数量的增加,部队坦克数量的减少给五号中型坦克G型留出了许多空间,令其能发挥巨大的战场作用,而它也因此成为了到战争结束时纳粹党卫军装备的五号中型坦克的最常见的版本,约有超过一半的德国装甲坦克部队装备了它。[9]

F型

1944年5月,德国又开发了五号中型坦克F型,该车增加了装甲厚度并安装了戴姆勒—奔驰公司设计的新炮塔,安装一门75mmKwK42/1型或者斯考达的75mmKwK44/1L/70型火炮(甚至还有准备安装更长身管的

五号中型坦克F型

75mmKwKL/100型火炮),其火炮防盾采用了“猪头”式。它的负重轮采用了钢缘式。1944年10月,德国计划1945年3月在柏林的戴姆勒—奔驰公司开始制造F型。到战争结束,只有很少的新炮塔原型以及8辆底盘被制造出来。

性能数据

基本性能

项目 说明 项目 说明

乘员

5人

发动机燃料消耗

每公里3.51升

车身重量

44.8吨

发动机燃料容量

720升

车身长度

8.66米[1]

变速器型号

ZF AK 7-200

展开全部

装甲厚度

两侧

上/下

上层炮塔

100毫米

45毫米

45毫米

16毫米

上层舱体

80毫米

40毫米

16毫米

展开全部

服役事件

德国装备

在二战爆发初期,五号中型坦克的驾驶员都被一些机械问题而困扰:坦克的履带和悬吊系统时常受损;而坦克的引擎更往往因为过热而发生火灾。因此在战事初期,很多五号中型坦克都因为这些弱点而不能作战。举例说,在1943年7月10日德军第48装甲团的汇报中指出,在库尔斯克战役爆发后,该团投入的200辆坦克已经有131辆待修;只有38架能够参与作战。而当时不主张希特勒过早投入五号中型坦克作战的德军将领古德里安却指出,五号中型坦克的火力及防御能力十分优良,虽然很多五号中型坦克因为其机械问题而受损,但它们却击毁了为数不少的苏军坦克。

当德国军方在1944年3月23日为德军坦克和苏军的新式T-34/85及JS-II坦克作出评估及比较后,指出五号中型坦克前端火力远比苏军T-34/85占优,而两者侧面及后方的火力几乎一样;至于它的前端火力亦比JS-11为强,但两侧和后方的火力却不敌JS-11,可见古德里安的评估无误。在1943年至1944年间,五号中型坦克可以在2000米的范围内轻易击破任何的敌军坦克,即使它只有90%的命中率。而根据美军的统计资料,平均一辆五号中型坦克可以击毁5架M4谢尔曼式坦克或大约9架苏军T-34/85。经过库尔斯克一役后,德国军方便汲取了教训,把五号中型坦克的机械问题统统解决掉,这使得五号中型坦克性能大幅度提升。因而直至战争完结,五号中型坦克也一直占德军战车的大多数。但是,德国军方在后来发现安装上Kwk 40 L/48火炮的四号坦克比五号中型坦克更为符合经济效益和务实,因此德国军方便把两款坦克一起生产。此外,德国继续生产四号坦克的主因是因为德国兵工厂的重组,暂时不能以五号中型坦克满足开始转为劣势的德国,因此他们便选择了易于生产的四号坦克。

五号中型坦克主要在东线战场服役,但亦在1944年盟军登陆诺曼底后驻守于法国境内。此后近乎一半囤驻在法国的德军坦克也是五号中型坦克。

而到了突出部战役的期间,五号中型坦克被装配成有如美军M10坦克的样子。在一些大规模行动中,五号中型坦克往往会联同伪装成美国兵的德军进行蒙混作战。而在整段时间中,亦有为数不少的五号中型坦克被敌军捕获,并成为他们的装甲部队力量。[6]

别国使用

从1943年起,苏联就缴获了一些五号中型坦克,这些坦克被装备到苏军的近卫部队中,比如索丁科夫中尉指挥的近卫连。到1945年春天,这支部队一直在使用缴获的五号中型坦克,布拉格战斗的时候,他们就装备了3辆五号中型坦克A型。苏军给予五号中型坦克很高的评价,并认为它是一种有价值的战利品。缴获的五号中型坦克坦克往往作为奖励交给那些优秀的坦克手。甚至在1944年,苏军开始向坦克手们分发五号中型坦克的使用手册。一般缴获的五号中型坦克都保持其原来的伪装迷彩,使用它的坦克手在上面涂上自己的标志。后来,一些缴获的五号中型坦克被涂成暗绿色,再在上面涂上战术编号和一个白色的星用于辨认。英军也装备过少量缴获的五号中型坦克(1944/45年,西北欧,近卫第6“寒流”坦克旅4营),加拿大、法国和美国部队也使用过。1944年华沙起义中的波兰本土军也装备过3辆。[11]

美军装备的五号中型坦克

战后情况

他国装备

1947年,部署在Mourmelon le Grand的法国第503战斗战车团下辖装备了五十辆五号中型坦克的装甲营,以及装备美制谢尔曼坦克的装甲营。法国第501装甲团也使用五号中型坦克,直到1949年退役。

参加展览

战争结束后,一些法国陆军坦克部队装备了五号中型坦克(如第五百零三坦克营在在1947年装备的50辆和第五百零一坦克营用50辆五号中型坦克,在部队中一直使用到了1950年)。其他国家:如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等国,也都分别装备过五号中型坦克。退役后的五号中型坦克保留下来的很多,大多数都存放在各地的博物馆中了。[5]

共4张

博物馆中的五号中型坦克

总体评价

苏联红军兵器装备部:“建议红军使用德国可靠性强的缴获武器,如III号突击炮和IV号坦克,因为它们的性能可靠并且拥有备用零件;而新型的德国五号中型坦克和”虎“式坦克如果运行良好则使用,在其发生故障时,不要试图去修理。”

“在整个二战期间,德国人在坦克方面做了太多的无用功,他们生产了”虎“式、”虎王“、五号中型坦克和种类复杂的突击火炮。在我看来,只生产五号中型坦克一种武器就足够了,这才是德国装甲师最需要的武器。”

——美国军史学家奥斯特·斯凯伯特[11]

“我们虽然取得了西西里的胜利,可是我们的坦克损失惨重,德国人的五号中型坦克确实不容小视。”

——一位参加过西西里战役的美国军官日记。[11](《王牌武器》评)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