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男生 > 武侠仙侠 > 从前有个和尚

第一章

从前有个和尚

  

第一章

木鱼看着面前的寺庙被哐的一声拆毁,他抱着师傅留给他的菜谱,几件麻布衣衫,还有一封包了一叠钞票的补贴金信封,觉得有点恍惚。

木鱼是被师傅从菜地里捡来的。

那时候他大概两岁还是三岁?他也记不得了。

不过师傅说他不必太过感伤,每个人都有难处,而且他的父母一定有自己的苦衷,既然到了这里,就只管往前过日子,不必再回头看了。他觉得师傅说的挺对,因为他过得很好,比很多有父母的人过的更好,他觉得自己挺幸福的。

他师傅呢,是一个很奇特的老和尚,活了一百多岁,看起来却还很精神抖擞,至少十多年前,还很精神抖擞。

师傅说他祖上是做素斋的御厨,可能吃素吃的久了,后来就干脆当了一个和尚。不过当了和尚的师傅还是很喜欢美食,他有一个真理:人活着就是要吃尽人世间的美食,等到成了佛,又可以吃人世间没有的美食。

木鱼很喜欢这样的师傅,因为师傅说这话的时候眼睛会变得很亮,眼角的皱纹都笑得皱起来,狡黠地像是做了一件别人都做不到的事情。

师傅的奇特还表现在他的不拘小节,他不像其他和尚一样极其讲究五蕴皆空摒弃七情六欲,虽然是个超级老的老头了,却跟得上时髦,至少下山的时候总要把自己的光头弄得亮蹭蹭的,让人看了就觉得好玩。

师傅一个人在山上弄了一片菜地,每天都去捯饬一下,那块地就是木鱼被师傅捡回去的地方。

木鱼对那时发生的事情其实已经不怎么有印象了,只记得有人对自己说乖乖的别动,他就在那坐了一整天,直到师傅去弄菜的时候才发现。

他大概就是这种死心眼的人,他信赖的人叫他做什么,他就做,不懂变通,也不爱多说一句话。

师傅常常回忆过去的情景,打趣他说:“还以为是个小傻子,怎么叫你都不理,明明肚子饿得咕咕叫,还是一声不吭,不过还是为师聪明,一碗面就骗回来一个好徒弟,实在是划算之极~划算之极啊!”

当时的他怎么也不肯动,师傅拿他实在没办法,又看他可怜,唉声叹气了半天回去烧了碗最清汤寡水的素面,木鱼到现在还记得那碗面的样子,就一片叶子飘在上面,却美味的刻骨铭心,小木鱼就这样跟着师傅回去了。

从那以后,那座山的那座庙里,除了一个老和尚以外,总算有了一个小和尚。

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以后你来做饭给我吃吧。

然后师傅把那本积了灰的家传素斋菜谱拍了拍,交给了徒弟。

慢慢长大的木鱼,还是那么死心眼,比师傅这个老和尚还要像一个和尚。他每天打坐念经参禅练武,此外就是种菜做饭,看起来却很满足。师傅说让他做饭给他吃,他就认真地做饭,一道菜一道菜的学,那本传了十几代价值连城却被拿来垫桌角的素斋菜谱总算派上了用场。

木鱼的菜做得越来越好吃,学的也快,师傅就学电视里广告语说:等你把上面的菜都学会了,要给为师做一个“豪华午餐”。

可见这样的话不能多说,按现在流行的来讲,大概师傅是立了一个无法挽回的FLAG。最后还没等木鱼学完所有的菜,师傅还没吃上“豪华午餐”,他就圆寂了。

其实也很正常,毕竟一百多岁的师傅是个名副其实的老人家了。

把木鱼带回去以后,他可能是松了口气,不用担心菜谱没有人继承,也不用担心自己的后事没人照料(即使师傅是个和尚也不代表他愿意自己横尸荒野好吗)。

所以一百多岁的他开始迅速的变老,他的疲态渐现,也不再愿意费力气去弄菜,只不过还是很时髦,喜欢叫木鱼给他的大光头打点发油,看起来还是很好玩。

他偶尔才会下山去看一看那些和他交好的朋友,或者参加他们的葬礼。他的长寿让他有威望,也有点孤独。他年轻时认识的朋友早已不在人世,附近交好的乡亲逐渐频繁的葬礼也让他应对不暇。他开始懒得下山,就安安耽耽地坐在屋子里或者躺在日头下面安安静静地晒太阳。

他老催木鱼:你干嘛不下山,你不要老和我这个老头子在一起,看你那个样子,明明十几岁的孩子一点都不好玩。你干嘛不上学,你这个小文盲。

木鱼才不理他。

他觉得自己上不上学都可以,反正要当和尚,也没人在乎学历。(当然他不知道外面现在当和尚学历要求多高)他该看的书一样没少看,该接触的知识也是一样不少,甚至他还能算是一个实打实的“学霸”,恩,一个会念经的学霸。

木鱼从小就长得好看,师傅自己承认愿意带他回去也有一部分原因是觉得他长得可爱,明明饿得要命还一本正经的,看着就很好玩。

现在十八岁的他略显青涩,那双星子般的眼眸里总是透出干净认真,每次都直视对方,让人觉得自己被完全的重视。他的五官再端正不过,又大概是佛前待得多了,总给人一种宁静悠远的气质,让人觉得看了真舒服。

附近的乡亲常说看起来小师傅倒是比大师傅还要像和尚呢,就是长得太好看了,当和尚了有点可惜。还有人开玩笑说他应该去演西游记里的唐僧,说是西游记的唐僧虽然好看,但是有些脂粉气,少了点真正的和尚气,要是木鱼去演一定很好。

木鱼倒是不清楚他们口中的“和尚气”是什么,他倒是觉得那个演唐僧的人演的很好。因为他本来就是和尚,当然像和尚,那个演唐僧的是个演员,怎么能要求人家真的像一个和尚呢?

可是师傅不承认木鱼是和尚,他每天都说自己只是怕麻烦才给他剃光头,可是从来没打算叫木鱼真的继承他的衣钵,即使是继承,也是继承了他俗家的厨艺。

师傅觉得,如果不是他捡了他回来,木鱼自己是不会愿意做一个和尚的,从来没有入世过的人,又怎么出世呢?木鱼从小在山上生活,都没有接触过外界社会,就这样让他当一个和尚,这样对他太不公平了。所以师傅每天想方设法赶自己的小徒弟下山,这样想呀想呀,总算是想出了一个主意,也可能是个馊主意。

他一个人下了一趟山,去附近景区和乡镇府那里转了转。他和那边的人签了协议,等他过世以后,这座庙就会被拆掉,到时候就会有人把政府的补贴金给徒弟,这样木鱼不想走也得走啦。

觉得自己的办法实在高超的师傅守口如瓶,直到他去世后,景区的人和拆迁队找上门来,还在给师傅敲钟念经的木鱼才彻底懵逼了。

“小师傅!小师傅你让让,这边也得拆了!”拆迁队员的声音瞬间把木鱼拉回现实。

木鱼的表情有点复杂,他望着这座他和师傅生活了十多年的寺庙废墟,握紧了手里的菜谱,轻轻地自言自语:师傅,我出门了。

木鱼踩着夕阳向山下走去,他的身影被拉得老长,在林子的尽头,似乎有一个亮蹭蹭光头的老和尚,笑盈盈地站在原地。

木鱼和他师傅所在的山叫云和山,云和县在五六年前就开始发展旅游业,本来就是非常好的自然风光,经过政府派人细心的休整,也算是一个比较出名的旅游景点,也常常有各种各样的剧组前来取景,因此云和县和其他的旅游景区一样,餐馆、旅店最多,虽说没有发展成影视城那种规模的拍戏基地,也时常会有明星出没,当然也会有一些粉丝来这里蹲点。

木鱼就这么背着一个布包袱下山了,他对未来倒是没什么特别的惶恐,他打算就在山下找认识的乡亲寻点活干,对于生活质量毫无追求的他从来都是随遇而安。

一般来说,普通人见到一身和尚打扮的光头,都会看几眼就完了,和尚也没什么稀奇的,而且往往路上能看到的和尚那都是胖乎乎或者瘦巴巴的中年和尚,别提什么佛家气质了,就觉得灰扑扑的,感觉上比较符合赶路僧的味道。

木鱼也一样,一年到头都是粗布长衫,他也不像他师父爱打扮,光头也没有那么亮蹭蹭,可是他长得实在是好看,好看到了可以忽视他穿了什么,呃这个形容好像不太对,总之就是一站出来就会有很多人围观的那种。

木鱼对这种阵仗也比较淡定,他对自己的样貌没有任何概念,人家说他好看他就笑笑,对他来说自己这副皮囊好不好看都不影响他当和尚,虽然他现在已经被赶下山,师傅也从来也没给他烫过戒疤。然后,如此淡定的木鱼小师傅就出了云和山,到了云和县里。他刚从山路拐出来,走到街上,就引来了不少人的注目。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