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 > 浪漫青春 > 言谈之物

第二章 其人

言谈之物

  

言谈社会议室,偌大的桌子只有左上角有人坐着,此人虽脚踩拖鞋眼神忧郁但清新俊逸神清骨秀,正是刚刚加入言谈社的鄙人。

会议室的门忽然打开,那女子将两张纸放在我面前后直接回到她的办公桌前。干净利落,完全没有说明的意愿。

一份入社表,一式两份,底下审核人一栏已经用工整的填上了李琳二字。

原来你叫李琳,真是普通的名字,同一条街能遇上三个吧。

填完表格,过了半个小时也没见李琳小姐过来,饶是我这种尽量不麻烦他人的性格也按捺不住了,只好拿出去交给她。为何不早点拿出去呢?性格使然——能靠别人为什么要依赖自己呢?

游戏里不是经常把角色的技能分成两种吗,一种可以主动放,另一种需要特定的环境才能自动释放,也就是“被动技能”,我的技能“行动”恰恰是被动技能罢了,它需要在特定环境,也就是“别人不行动”的条件下才能触发。

真是麻烦的技能。

走出名为“言谈社”的建筑,越发觉得不可思议,漆红的瓦顶下盖着砖红的墙,不可思议之处却并不在于建筑,而是言谈社本身,要细说的话却又一时语塞,并不是不可思议之处难以言表,恰恰相反,每一处都可以清楚的表达出来,但正由于太多而担心其先后关系错序,也就是本末倒置,所以容我慢慢道来。

首先,果然还是人。

人,却又不只是人,概括来讲还应该包括人的痕迹,也就是言谈社的布局,实在太奇怪,要说奇怪在哪里,那应该是东西,没错,作为一个社团,里面的东西实在太少了。作为一个大二学生即是没加过社团我也参观过几个,里面的东西或整整齐齐或零零散散,总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多。

没错,多。作为一个社团,成员多的有上百人,少的也有十几个,总有人带东西来没拿回去的或者压根不想带回去,以杂志为例哪怕每人十天带一本来,半个学期后,也足以摞满角落,加上社团本身需要的彰显主题的物件,甚至不知哪个社员拉来充电的电车,社团拥挤状况可想而知。

那有人会有疑惑,没有人定期把没用的东西丢掉吗?

对于处不处理没用的东西,有两种情况,但结果是一样的。

第一种情况:处理

你是一个社团的社长,看到整个社团都充斥的没用的,或者没必要的东西,你想来一次大规模清扫,于是你先把角落的杂志扔了,因为都是一些过期的杂志,没有人会再看。你来到柜子前面,里面放着上次聚会剩下的物品——调味品,竹签,袋子和烧烤架等,你把过期的调味品全扔了,其它的物品还有使用的价值,也就是不能扔。你看向办公桌,上面除了装着笔的笔筒和一些文件外,还有一个热水袋和两个眼罩以及自己的魔方,几本杂志放在上面,你不清楚这是谁买的,全都不能扔,因为你不确定它们是否还有价值。沙发上,几个玩偶,一副象棋,一盒飞行棋,还有一盒三国杀一盒狼人杀,那是社员用来娱乐的东西,也不可能扔。

所以,弄了半天,你也只是扔了几本过期杂志和几个调味品,社团依旧拥挤,而且原本放杂志的地方很快就被新的杂志填满。

发现了吗,扔东西这门学问难就难在难以揣摩别人的东西对于他本人是否还有价值,除非全社团成员聚集起来做一次垃圾清除工作,这样每件物品的主人都在场,才能判断所有东西的价值。

但是这是不可能的。

正如我之前所说,小的社团也有十几人,更别说大的社团,在大学这种散漫的环境下集合全部社员是不可想象的,更何况有人有兼职,有人要上课,有人甚至当前不在校呢?任何情况都有可能发生,所以任何理由都能拒绝社长的请求。实际上,一般这种集合只能聚集一半的成员,所以清理垃圾的时候依旧有一部分无人认领,也就不能处置,最要命的是让集合起来的社员深刻认识到了社长,也就是你的能力不足——让我们集合清垃圾本身就很麻烦了,结果还清不完?行不行啊这人,以后搞不好还有这种破事,退社团算了。

事到如此,已经是本末倒置了。

第二种情况:不处理

并不是完全不处理,实际上,是不特地去处理。

让那些东西就放在那,有用的自然会有人拿走,没用的自然会堆灰,每个学期末找几个熟悉的在学校的社员把积灰的东西扔了即可。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首先后者省时省力,把真正的垃圾,即积灰的东西丢了即可,不对任何价值存疑的物品动手,避免了社员产生“社长偷偷丢我东西”的错觉;其次,因为每次清理都是相同时间,是“惯例”,所以每个社员都会有做打扫工作的心理准备,自然会在那个时期段空出时间。实际上,由于工作量不大,社长一个人也可以清理完,可以给社员一种“这个社长很称职”的感觉,唯一的缺点就是东西看上去依旧很多。

综上,无论何种情况,社团是一定会摆放有很多东西的。

然而我草草瞄过两眼后这个名为“言谈社”的社团里三个房间没有任何东西,除了门前社团办公用的桌子和上面的一小沓文件,没有任何其他东西,社员的东西。

除此之外,目前唯一看到的社团成员,那名叫李琳的女子也很奇怪,奇怪点有三:

一、不是学生。李琳绝对不是学生,无论是装束,气质,任何方面。如果将学生比作入世不深的白兔,那李琳这种人应该就是经历过腥风血雨的花豹,完全是不同的两个物种,甚至可以说是对立面。那她是?从哪来?要干什么?一无所知。

二、态度。首先,从结果上来看,我加入了言谈社,也就是说,这个社团的确在招人,但是,初进门那瞬间,我分明感受到了她身上无比明确的拒绝信息。

为什么?

我回想当时的场景,她看了我一眼,满眼的拒绝,然后她低下头,无视我的存在,想让我就此放弃,整个人散发着强烈无比的拒绝意味,然后,在我一再坚持下,她同意了?

不,不是的,不要将事物混合起来,独立分开,客观看待。

她拒绝了我的加入,但我却成功加入了社团。

她,拒绝了我的加入。我,加入了社团。

原来如此

她拒绝了我,而我,被社团接纳了,也就是说,她,并不能代表整个社团,社团背后另有其人。

由此,再扩大范围。

她,拒绝了大二学生的我…不,拒绝了学生,而社团招纳的对象则是…学生…

最关键的是非学生的她为什么会拒绝学生加入一个社团,集合之前所有的点——

阴谋的味道。

但在获得更多信息前,还是不要产生过多的想法比较好。

多想无益。

三、仅仅是一个猜测:李琳此人跟社团主旨有着某种程度上的不合,也许并非社团成员…

即使是胡思乱想如我也觉得实在太离谱了,算了,到此为止。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