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男生 > 都市娱乐 > 龙在天涯

第二章 比赛用车是个问题

龙在天涯

  

上一章说到战国武校在准备战车道比赛,但其实,他们几乎没有任何胜算。

首先,美穗所在的县立大洗女子学园过去曾是战车道强校,但不知什么时候起战车道在学园中没落了。因为学园港口设施过旧、新生入学率逐年下降和没在社团活动上取得成绩等原因,委员会决定将大洗废校,后来在美穗的带领下避免了废校的危机,大洗学园的战车有:四号坦克D型,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生产的一款中型坦克。主炮:7.5cmKwk37L/39(500米穿深约39mm)最大时速:40km/h装甲:10~35mm。

38(t)坦克B/C型捷克斯洛伐克斯柯达厂制造的轻型坦克,德军编号Sd.Kfz140PZ.38(t)。主炮:3.7cmKwK38(t)L/47.8(APCBC弹500米穿深约35mm)最大时速:42km/h装甲:8~25mm。

三号突击炮F型德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生产量最多的装甲战斗车辆。主炮:7.5cmStuK40L43/L48(500米穿深约96mm)最大时速:40km/h装甲:11~80mm。

八九式中型坦克日本帝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使用坦克。主炮:18.4倍径57mm战车炮(500米穿深约小於20mm)最大时速:25km/h装甲:5~17mm。

M3"格兰特/李"中型坦克美国於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一款坦克。主炮:37mmGunM3[顶上那门小的](500米穿深约71mm)副炮:75mmGunM2[下面那门大的](500米穿深约94mm)最大时速:42km/h装甲:12.7-50.8mm。

雷诺B1bis法国在二战生产的一款重型坦克主炮:75mmSA35L/17.1[下边那门大的](500米穿深约38mm)副炮:47mmSA35l/34[上边那门小的](500米穿深约45mm)最大时速:28km/h装甲:46-60mm。

保时捷虎(虎P)二战时期德国制造的重型坦克。因试验车故障多未量产。主炮:8.8cmKWK36L/56[500米穿深129mm/219/mm(APCBC/APCR)]装甲:80-100+100mm最大时速:35km/h。

总之大洗的坦克就是万国造。(别问我数据哪来的,大家都懂)

其次,圣葛罗莉安娜女学院是一所英国风的学校,曾获得过全国大赛亚军的战车道强校。重视骑士精神。该学园的战车如下:玛蒂尔达Ⅱ步兵坦克MK.Ⅲ、Ⅳ英国步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用过的坦克。主炮:2磅炮(2pdr.Gun)〔40毫米52倍径炮备弹93发〕最大时速:24.1km/h装甲:13~78mm。

丘吉尔7型ChurchillMkⅦ为A22丘吉尔坦克的第二种重新设计版本,又名“重型丘吉尔”,同样采用75mm炮,车体加阔,装甲加厚。于诺曼底登陆首次服役。主炮:早期:2磅炮(2pdr.Gun)〔40毫米52倍径炮备弹104发〕后期:4磅炮(4pdr.Gun)〔75毫米37.5倍径炮备弹84发〕最大时速:20.12km/h装甲:19.5~152.4mm。

然后,桑德斯大学附属高校是一所美国风的学校。可使用的战车数量是全国第一,拥有从一军到三军的庞大阵容。战车如下:

M4中型坦克(代号:谢尔曼)前型/级M3中型坦克,次型/级M26中型坦克,引擎Wright R-975、Ford GAA等,战斗全重:33.65吨,火炮口径:75mm76mm105mm。

安其奥高中是一所意大利风的学校,战车道强校。战车如下:P26/40重型坦克意大利生产的重型坦克,但按当时欧美等国的坦克吨位标准来看,只能归类为中型坦克级别主炮:75mmda75/34(AP在500m穿深约为70mm30°,HEAT在500m穿深约为120mm30°)重量:26000kg引擎:SPA342马力:330hp最大时速:42km/h(25km/h)装甲:50mm45°/45mm55°/50mm80°(60mm75°/45mm65°/40mm65°)

75/18式自走炮意大利生产的一种自行火炮主炮:75mm75/18M34(AP在500m穿深约为48mm30°,HEAT在500m穿深约为75mm30°)重量:13100kg引擎:SPAM13(8T)马力:125hp最大时速:32km/h(15km/h)装甲:30mmround/25mm/25mm70°。

CV-33轻型坦克意大利制轻型坦克主炮:2x6.5mmType14MGor2x8mmFiat14/35(CV-33Srs-2)PS:又见机枪车。。。。重量:3200kg引擎:Fiat-SPACV3马力:125hp最大时速:42km/h装甲:14mm/9mm/9mm。

真理学院是一所苏联风的学校,更要命的是,真理学院是全国大赛的冠军。战车如下:T-34-76,T-34-85,KV-2,IS-2。

黑森峰女子学园是一所德国风的学校,曾经在全国大赛获得九连霸的战车道强校,但因为一次比赛时,时任副队长的美穗因为救人(详情参见《少女与战车》)败给了真理高校。战车如下:猎虎自行反坦克炮一辆,猎豹自行反坦克炮,IV号坦克歼击车,虎式坦克,虎王坦克,III号坦克,象式坦克歼击车鼠式坦克,黑豹坦克。

知波单学院是一所完完全全的武士道学院,战车几乎清一色九七式坦克。

(至于为什么后三个学园为什么战车没有详细数据……读者自己百度吧,作者从百科全书照抄很累的。)

至于战国武校……尴尬的一匹,为啥?因为战国武校的车都是……脆皮,输出低的车,因为战车比赛只能用二战时期的坦克,所以……战车阵容不行啊,为什么不行,这还得从坦克的诞生和当时的历史来解释。

首先,坦克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欧洲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陆战武器的霸主。可在当时贫瘠落后的旧中国却对这种钢铁雄狮知之甚少,直至它问世十余年之后才由北洋政府的奉系军阀张作霖开创了中国装甲兵的先河。(注:1919年法国派遣了少部分的雷诺FT-17到海参崴参加当时的多国对苏俄干涉军,后这批坦克辗转到了张作霖手上。奉系军阀张作霖1922年向英、法等国订购了36辆“雷诺”FT-17型坦克,1924年运抵大连,交付中国。)

当时的中国有的坦克相对来说不是很好,大概有如下坦克:

1.法制 “雷诺”FT-17轻型坦克(机枪型)

“雷诺”FT-17轻型坦克是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生产的轻型坦克,它是世界上第一种可旋转炮塔式坦克。1917年,制造出第一辆样车。同年9月,批量生产,并定名为“雷诺”FT-17轻型坦克。战斗全重 7吨,最大速度 10 km/h,乘员2人,装备1挺8mm Model1914机枪,弹药 4800发,装甲厚 6-22mm。奉系军阀张作霖领导的东北军大概装备了超过14辆的法国产FT坦克(大部分配装的是捷克造的7.92mm ZB-26式轻机枪),1926年在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战斗中,首次使用了这批坦克。 1928年6月张作霖被日本人暗杀以后,少帅张学良带领东北军连同这些坦克一并加入了南京国民政府,组成了中国国民**军第一骑兵装甲旅(名义上为中央政府指挥,实际为张学良的内卫部队),到1930年,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了36辆FT-17坦克和24 辆装甲运兵车。1931年,日军占领东北后,这些车辆大部分被日军俘获,编入日军的部队服役。1933年春,张学良曾向蒋介石的南京政府赠送了“雷诺”F-17战车2辆和沈阳兵工厂自行装配的装甲汽车4辆。

2.英制 NC-27轻型坦克

NC-27轻型坦克是与法制FT-17型坦克同一时代的英制坦克。1922年由奉系军阀张作霖购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原东北军的NC27轻型坦克与FT-17几乎悉数落入日军手中。日军将获得的NC27和FT-17编成两个坦克连,后又有部分又移交给皇协军部队。

3.美制 M-1917轻型坦克

M-1917轻型坦克(又资料叫M18轻型坦克)是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以法国的FT-17 型37炮坦克为原型仿制而成的。其主要性能数据与法国的FT-17型坦克接近,只是其火炮该换成美制的而已。20世纪20年代后期,原东北军装备了此型坦克。

4.意制 “菲亚特” FIAT-3000轻型坦克

在20世纪20年代初,“菲亚特”汽车制造公司为意大利军队设计生产了FIAT-3000轻型坦克,它是第一辆意大利的国产坦克,一直服役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并出口到前苏联和中国。其战斗全重 5.5吨,最大速度 10 km/h,装甲厚6-16mm,乘员2人,装备双6.5mm机枪炮塔。这种坦克也是原东北军装备的一种。据有关资料表明1937年国民党南京政府也从意大利购置了一定数量的换装37mm火炮的 “菲亚特”FIAT-3000B型轻型坦克。

5.英制 “维克斯 卡登·洛伊德”超轻型战车

南京政府于1929年3月在南京新小营,将财政部税警总团移交的24辆全履带式的英制“维克斯 卡登·洛伊德”超轻型战车,编成“陆军教导第一师战车队”,但此时该队仍是一支隶属陆军步兵师的种子车队,并非独立兵种。这应该算是南京国民政府军队中最早的战车部队。1936年又购买了29辆,他们大多数服役于第二坦克营。该战斗全重1.5吨,乘员2人,装备1挺7.9mm水冷式重机枪。涂装为英国制式战车的标准色橄榄绿。车体前右侧和车体右后侧涂有青天白日徽。车体前左侧为白色罗马字母A、B、C代表各分队,和各车的序号。

6.英制 “维克斯” MK E型坦克

1936年,总计16辆英制“维克斯”Mk E坦克装备战车第1连,代号为“虎”连,此坦克重为6.5吨,乘员3人,装有47mm炮1门和7.9mm机枪1挺。Mk E坦克保持了原厂的四色实边迷彩,所谓四色实边迷彩,是由黄色、灰色、深棕色和绿色四种不规则色块组合,并由黑边连接形成的伪装迷彩。炮塔右侧为白色阿拉伯数字标注各车的序号。数字为50-69之间(其中包括Mk F型4辆)。炮塔左侧则标有其连队代号的白色“虎”字。此种坦克没有涂装青天白日徽。

7.英制 “维克斯” MK F指挥型坦克

英制“维克斯”Mk F型坦克是“维克斯”Mk E型坦克的指挥型变型。F型的底盘及涂装与E型类似,只是“维克斯”Mk F型装备了无线电设备,炮塔因此进行了扩大。1936年,国民党战车营战车第1连装备了4辆该型坦克。“维克斯”Mk E与Mk F都参加了淞沪会战,据当时的照片资料可以得知该型坦克至少有一辆被日寇掳去。后在南京保卫战中这两种坦克基本损失殆尽。

8.英制 “维克斯 卡登·洛伊德”(VCL) M1931水陆两栖坦克

“维克斯卡登· 洛伊德”(VCL) M1931水陆两栖坦克是英国在一战后研制的一种水陆两栖坦克。这种坦克有一个防水的车体和钢制的浮体。转向舵装在螺旋桨后面的一个圆筒里,由驾驶员的操纵杆控制。其性能数据为车重3.1吨,陆上速度40km/h在水中 6km/h,行程 150km,火力为1挺7.9mm水冷式重机枪,装甲厚9mm,乘员 2人。英国军方由于发现这种坦克的悬挂装置容易损坏而且机械部分不可靠而没有装备。中国在1935年购买了29辆“维克斯 卡登· 洛伊德”M1931水陆两栖坦克,其中16辆组建了战车第一营第2连,代号“龙”连。“维克斯 卡登· 洛伊德”(VCL)M1931水陆两栖坦克也和Mk E坦克一样保持了原厂的四色实边迷彩,其炮塔左侧标有其白色颜楷繁体“龙”字的连标记,并套有盾形、内凹四边形和圆形的红色排标记,分别表示1、2、3排。炮塔右后侧则是在各排标记内标有各车序号。据台湾有关资料记载其序号应在70-89之间为主。此种坦克也没有涂装青天白日徽。

9.FT-17坦克

20世纪30年代末,波兰曾向西班牙、匈牙利和中国出售了一批数目不详的FT-17。现在不知道这些FT-17有多少是原法国造的,多少是波兰仿造的。有记载说波兰造的CWS-FT-17曾出口过。CWS意思是“中央汽车制造厂”。1925年至1927年间波兰利用法国和自制的零部件组装了26(或27)辆FT-17。波兰版的FT-17用普通的铁料代替了原来的钢材。由于材质低劣不能用于实战,波兰军队用这种型号的坦克进行训练。有数据表明前后大概有30-45辆这样的波兰坦克卖到了中国。

10.苏制T-26b(1933年型)坦克

1938 -1939 年间,苏联为避免日、德同时对其发起进攻,战略上希望中国方面能牵制日军,因此开始了对中国的军事援助。于是,中国购买了苏联大约83 辆T-26b 坦克(有一种说法为88辆),70辆装备给新组建的第200机械化师第一坦克团,第200师是中国当时唯一的机械化师。第200师接受了T-26b坦克后不久就参加了以T-26b为主力的兰封遭遇战、和后来举世瞩目的昆仑关大战。但由于国民党装甲部队常因步坦协同不好、日军步炮兵反坦克战术纯熟和日本航空兵的火力优势,甚至于战场民用道路桥梁无法载重等因素,难以发挥其战斗力,两战役的战果实属得不偿失。T-26b而后还参与了中国远征军初期的入缅作战;

T-26b 坦克战斗全重为10.5 吨,乘员3人,装备1门 45 mm炮和1挺7.62mm MG机枪,为了加强防空能力,部分坦克装备了2挺7.62mm MG机枪。这种坦克是苏联在30年代初以英国“维克斯”Mk坦克为蓝本设计研发的。

11.苏制BT-5快速坦克

1930年,苏联向美国购买了两辆“克里斯蒂”坦克。1931年,苏联设计了一种基于“克里斯蒂”坦克的简化型坦克。称为BT-1快速坦克。BT-1坦克经试验不适合作战要求,生产了两辆样车之后就停产了。1931年底又设计出BT-2快速坦克,经试验后,在1932年1月BT-2坦克批量生产。虽然BT-2快速坦克的采用是苏联坦克发展的明显进步,但该坦克的性能仍未满足苏联军方的要求,因此又研制了BT-3和BT-4两种车型。但1932年苏联红军提出研制另一种BT快速坦克的要求,要求该车不仅要火力强,而且要通过采用本国研制的新型发动机来提高机动性,这种车型即为BT-5快速坦克,装有一门45mm火炮和一挺7.62mm并列机枪。中国在1938年也购买了此型坦克,据史料记载国民**军陆军机械化第200师接受了4辆。

12.苏制BA-3轮式战车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各国流行一种由军用卡车加装装甲外壳的轮式装甲车,这种装甲车制造简单且廉价,可大量装备。苏联也不例外,研制了为数众多的此类战车。BA-1轮式战车就是其中的一种,底盘采用GAZ十轮越野卡车的底盘,车体后部加装可旋转37mm炮炮塔。1934年在苏军的要求下又有一种多用途装甲战车问世,其火力得到了一定的加强,这就是安装了T-26坦克45mm炮炮塔的BA-3多用途轮式战车,这种战车平时采用橡胶轮胎,必要时还可安装钢制车圈在铁轨上行驶。1938年3-6月间随同T-26坦克一起,中国得到了一定数量的BA-3/6/10轮式战车。

13.苏制BA-6轮式战车

BA-6轮式战车是BA-3轮式战车的加强型。其基本性能没有过多改变,只是车体稍作加长,增加了保险杠,局部装甲得到加强。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军队得到这些苏联的轮式战车后,保留了原车出厂时的苏军绿色,只在炮塔两侧按照原来国军战车第1、2连的标记符号涂装,也就是先前的“龙”连和“虎”连的涂装方式,并在炮塔侧上部涂有一条带间隙的白条,类似当时苏军的军种标记。

14.苏制BA-10轮式战车

BA-10轮式战车是BA-1后继战车的最后一种变型车,其装甲和操作系统都进行了改进。国民党军队得到的BA-3/6/10轮式战车在抗日战争结束后,除在战斗中被摧毁的外,剩余的均被人民解放军缴获。

15.苏制BA-20轮式战车

20世纪20-30年代期间,苏军为提高机械化部队的机动性,在GAZ-M1 四轮越野卡车底盘的基础上,制造出了诸如BA-20在内的多种四轮轻型多用途装甲战车。以作为伴随机械化部队的侦察先锋。BA-20乘员为2-3人,装甲厚度为4-6mm 最大时速80-90km/h,装备为1挺7.62mm TD TMG机枪。是二战中苏军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车型。20世纪30年代后期,中国国民政府引进了数量不详的BA-20。

16.苏制BA-27轮式战车

BA-27是苏军在20世纪30年代初比BA-3/6/10稍早装备的一种十轮多用途轮式装甲车,其特点是采用了苏联第一种量产的T-18坦克的炮塔,火力为37mm火炮1门和7.62mm机枪2挺。但其无论是火力还是性能都略逊于BA-3/6/10装甲车,因此便慢慢被BA-3/6/10所淘汰了。这种车型也是在1938-1939年期间装备中国国民党战车部队的。

17.美制M3A1轮式侦察车

M3轮式装甲侦察车是美国20世纪20年代研发的系列轮式战车中装备比较广泛的一种型号,车重5吨,乘员4-5人,装有1挺12.7mm和1挺7.62mm机枪。二战中通过租借法案美国曾大量装备给诸如苏联、中国、自由法国等同盟国军队使用。1941年10月中国国民党政府获得了36辆M3A1侦察车。

18.美制M3A3“斯图尔特”(Stuart)轻型坦克

M3A3轻型坦克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由M3型轻型坦克发展而来的。主要武器为37mm火炮1门,7.62mm机枪3挺。1942年8月定型,1943年投入生产,至同年10月止,共生产3427辆,之后由M5A1所取代,其中2433辆通过美国的租借法案交给英国、中国及自由法国等同盟国军队,主要活跃在西欧、意大利及东南亚战场上,为同盟国军队立下汗马功劳。1943年,中国国民党政府通过租借法案共装备了48辆这种坦克并组建了驻印军“中美第一临时战车群”下属的战车第一营,战车第一营是中国驻印军的军直属战车部队,也是国民党陆军使用美制战车作战的开始。其涂装仍采用美军的制式橄榄绿色,各连标记为白色菱形、黄色方框和黄色长方形几种,车体序号则沿用美式标示方法。由于驻印军是在国外作战的部队,装备是由美、英租借的,所以驻印军的重武器都不涂有国民党的青天白日徽。

19.美制M4A4“谢尔曼”(Sherman)中型坦克

美国的M4中型坦克是二战中后期的著名坦克,也是二战中生产数量最多的坦克,总生产量达到了49234辆,在二战后期的坦克战中,M4坦克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因而在世界战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M4坦克的型号十分繁杂,仅美国官方公布的M4系列改进型车,变型车,和实验型车就有50多种。主要有M4,M4A1,M4A2,M4A3,M4A4,M4A6这6种型号。1943 -1944年间美国援助中国驻印军的中型坦克是M4A4“谢尔曼”(Sherman),数量为35辆,配发给驻印军战车第一营一连,以充实其战斗力。此型坦克战斗全重34吨,乘员5人,配76mm火炮1门,7.62mm机枪2挺,12.7mm重机枪1挺。涂装方面战车第一连的M4A4也采用美军的制式橄榄绿色,并在炮塔上画有虎头图案,车体前面涂有虎爪。同时车体右侧写有繁体的“突击”二字;一连的连标记为白色方形图案,下放标有车序号。该部队在之后的缅北作战中,协同中、美等国友军部队作战,经常扮演冲锋陷阵的关键角色,并与日军战车联队在缅 北的贵街,发生了中国战史上少见的“中日坦克战”。

20.英/澳大利亚制 MK-2多用途运载车

二战前英国布伦公司制造了一种MK-2轻型多用途装甲车仅重4.3吨,乘员3人,使用一台“福特”V-8发动机,装备1-2挺7.62mm轻机枪,载员4人,可牵引轻型火炮。是二战同盟国中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轻型多用途运载车(又称“环宇运载车”)。1943年,中国国民政府在盟国援助下,在印度组建美制新式陆军--中国驻印军于印度的蓝姆加进行整训 驻印军在整训期间装备了一定数量的英国和澳大利亚生产的MK-2轻型多用途运载车做为训练之用。尔后,也参加了后期与日军的作战。

21.美制M3A1半履带式装甲战车

20世纪20年代,为解决卡车运送步兵时越野能力差和无装甲防护的问题,出现了半履带式装甲车。所谓半履带式装甲车,就是车辆前部像汽车,后部像拖拉机的装甲车,起推进作用和主要承重作用的是后部的履带及悬挂系统。美国从1932年至1940年,先后制造出T-1、T-8、T-14半履带式装甲车,后来,T-14被定型为M2半履带式汽车,主要作为侦察车和牵引车使用,T-8被定型为M3半履带式装甲输送车。这些车在二战中被广泛应用。后又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装备了美制的半履带式装甲车辆。1943-1944年间随同M3A3、M4A4坦克一起,中国驻印军也得到了一定数量的M3A1半履带式装甲战车,此车战斗全重6.8吨,乘员3人,载员11人,装有1挺12.7mm高射机枪和2挺7.62mm机枪。

至于二战时期的国产战车,也有,不过更尴尬,大概如下:

1.中国制 轮式四轮战车

20世纪30年代中期直至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利用进口的美国GMC3/4“道奇”中型吉普车为底盘改装了大量的四轮装甲车,并配备7.62mm轻机枪2-3挺。这种车辆广泛应用于整个抗日战场和尔后爆发的解放战争。

2.中国制 轮式六轮战车1

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军阀割据形成,广州的国民政府与各系军阀纷纷开始拥有小型的机械化装甲武力,其中多为自制的铁甲汽车、卡车及铁甲列车。这种六轮战车就是用GMC卡车改装的,在焊接的车体上安装了1门37mm炮和2挺机枪的装甲车。其具体数量不详。

3.中国制 轮式六轮战车2

由于战争中的消耗,原有的战车已所剩无几。于是1942年,南京国民政府在原有的六轮装甲卡车的基础上,又制造了一批新式装甲车,用以补充战力,其外形与先前制造过的略有改变。其性能与生产数目不详。

4.中国制 轮式十轮战车

南京国民政府20世纪30年代中期从美国进口了一定数量的GMC十轮卡车,将其中的一部分进行改装,成为轮式十轮装甲车,这些装甲车外形不一,装备不同。大体外形类似二战前德军生产的一些装甲车。武器则有装37mm炮的、有装“马克沁”式重机枪的。

乍一看之下,二战时期中国的坦克战车几乎都是购买国外的老掉牙的没用的战车,除了苏制T-26B、BT-5,美制M3A3“斯图尔特”、M4A4“谢尔曼”还可以撑撑场子以外,国产的也比国外的要低很多个档次,不用看参数性能就知道比不上国外的战车,当然了这还不是抗战前期国军全部坦克力量,而是整个抗战前和抗战结束后的数据,如果战车道委员会只允许战国武校使用抗战前国军全部坦克力量,那可就是另一回事了。

要知道抗战前期国军的坦克可是“稀有物种”,全部坦克如下:

1、英制“维克斯·卡登·洛伊德”超轻型战车

1929年3月财政部税警总团移交的24辆“维克斯·卡登·洛伊德”超轻型战车,编成了“陆军教导第一师战车队”。1936年又购买了29辆,大多数服役于第二坦克营。

“维克斯·卡登·洛伊德”超轻型战车全重1.5吨,乘员2人,装备1挺7.9mm水冷式重机枪。涂装为英国制式战车的标准色橄榄绿。车体前右侧和车体右后侧涂有青天白日徽。车体前左侧为白色罗马字母A、B、C代表各分队,和各车的序号。

抗战前还有大约40-50辆。

2、意制 CV-33超轻型坦克

中国1936年购买了一批意大利的CV-33超轻型坦克。

CV-33超轻型坦克是1934年意大利的菲亚特和安萨尔多两家公司联合研发的。这种超轻型坦克是CV-29的改进型,战斗全重3.15吨,最大速度13英里/小时,装甲厚6-15mm,乘员2人,装备2挺8mm机枪。

抗战前还有大约20辆。

3、英制 “维克斯”MkE\F型坦克

1936年,总计16辆英制“维克斯”MkE坦克以及4辆“维克斯”MkF型坦克(指挥型)装备战车第1连,代号为“虎”连。

“维克斯”MkE型坦克重6.5吨,乘员3人,装有47mm炮1门和7.9mm机枪1挺。

“维克斯”MkF型坦克是“维克斯”MkE型坦克的指挥型,底盘及涂装与E型类似,只是装备了无线电设备,炮塔因此进行了扩大。

“维克斯”MkE坦克没有涂装青天白日徽,保持了原厂的四色实边迷彩——由黄色、灰色、深棕色和绿色四种不规则色块组合,并由黑边连接形成的伪装迷彩。炮塔右侧为白色阿拉伯数字标注各车的序号。数字为50-69之间(其中包括MkF型4辆)。炮塔左侧则标有其连队代号的白色“虎”字。

抗战前这两种坦克一共有大约20辆。

4、英制“维克斯·卡登·洛伊德”(VCL) M1931水陆两栖坦克

中国在1935年购买了29辆“维克斯·卡登·洛伊德”M1931水陆两栖坦克,其中16辆组建了战车第一营第2连,代号“龙”连。

“维克斯·卡登·洛伊德”(VCL) M1931水陆两栖坦克是英国在一战后研制的一种水陆两栖坦克,车重3.1吨,陆上速度40km/h,在水中 6km/h,行程150km,火力为1挺7.9mm水冷式重机枪,装甲厚9mm,乘员2人。由于英军发现这种坦克的悬挂装置容易损坏且机械部分不可靠所以没有装备。

中国的“维克斯·卡登·洛伊德”(VCL)M1931水陆两栖坦克也没有涂装青天白日徽,和MkE坦克一样保持了原厂的四色实边迷彩。其炮塔左侧标有其白色颜楷繁体“龙”字的连标记,并套有盾形、内凹四边形和圆形的红色排标记,分别表示1、2、3排。

抗战前此种坦克一共有大约20辆。

5、意制“菲亚特”FIAT-3000B轻型坦克

1937年,中国从意大利购置了一批装37mm火炮的“菲亚特”FIAT-3000B轻型坦克。

FIAT-3000轻型坦克是第一辆意大利的国产坦克,B型是1930年研发的改进型号,重量6.0吨,乘员2名,最高速度21km/h,最大行驶距离90km,装甲厚6-16mm,装备一门37mm坦克炮。

抗战前此种坦克数目不详(另有说大约20辆)。

6、德制 PzKpfwI/A轻型坦克

PzKpfwI轻型坦克中国又称“克虏伯战车”,1936年中国军事代表团访问德国时定购了10辆 PzKpfw I/A型坦克。

PzKpfw I/A轻型坦克战斗全重 5.4吨,最大速度37 km/h,装甲厚6-13mm,乘员2人,装备2挺7.92mm MG13机枪。

这些坦克交付中国时仍漆着德军的深灰色,抵达中国后在车体右后侧炮塔下方漆上了青天白日徽,但仍保留着原德军的战术符号。这些坦克随即装备给战车第3连。

抗战前此种坦克只有10辆。

7、英制“维克斯”M1936轻型战车

1936年,中国曾向英国购买了4辆“维克斯”M1936轻型战车。

“维克斯”M1936轻型战车是英国在20世纪30年代研发的一种双人轻型带可旋转炮塔的重机枪战车,装备1挺7.9mm水冷式重机枪并配备有无线电台。作为战场侦察和支援步兵之用。

抗战前此种战车只有4辆。

8、法制 “雷诺”FT-17轻型坦克

1930年东北军曾经拥有近百辆法制FT-17、英制NC-27、美制M-1917型坦克,但是“***”后都丢给了日本人。1933年春,张学良向蒋介石赠送了仅存的2辆“雷诺”F-17轻型坦克。

“雷诺”FT-17轻型坦克是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生产的轻型坦克,它是世界上第一种可旋转炮塔式坦克。战斗全重 7吨,最大速度 10 km/h,乘员2人,装备1挺8mm Model1914机枪,弹药 4800发,装甲厚 6-22mm。

抗战前此种坦克只有2辆。

9、法制 AMR33/35轻型坦克

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当时龙云所指挥的滇军曾从法国购买了数量不详的AMR33/35轻型坦克。

抗战前此种坦克数量不明。

总之,抗战前中国全部的坦克大约有150-200辆,均为轻型或超轻型。光就从名字来看,只要是军迷或者看过军事频道和接触过军事的人,几乎不用看比赛过程,或者只要一看到双方坦克阵容,就可以猜到结局:战国武校必败无疑,为什么,如果是从理论出发,中国有二十几种战车,其中四种苏制T-26B、BT-5,美制M3A3“斯图尔特”、M4A4“谢尔曼”可以撑一下场子,其他几乎都是可以被敌人一发入魂的脆皮,但是,如果从实际出发,也就是只能用中国自己生产的战车,那就不用看了,除了投降没有第二条路,就算硬要比赛,对方一辆坦克就可以结束比赛,而且,要记住,战国武校不是对一所学院,是所有日本战车道学校,不过就算是一所学校都是硬骨头,如果可以让战国武校使用他们平时训练用的二战中期到后期的坦克还可能有胜算,但委员会不让用啊,更要命的是必须打歼灭战,摆明了是不想让战国武校取得比赛胜利嘛。而且这些战车数量也少得可怜,全部加起来也不过一百辆,而日本战车道学园全部加起来可以使用五十辆,战国武校虽然数量上占优势,但苏制T-26B、BT-5,美制M3A3“斯图尔特”、M4A4“谢尔曼”的数量加起来不过十几辆,能不能用还是一回事,可谓是要输出没输出,要肉盾没肉盾,反观日本战车道学园,基本不用多说了,如果不能用上述四种相对比较强的坦克光是战车数量最少的大洗都可以吊打战国武校,如果可以用,黑森峰、桑达斯、真理、圣葛罗随便一个都可以打败战国武校,所以,不过从理论还是历史角度来使用战车,战国武校都没有哪怕0.1的胜算,怎么打,用什么车打,对现在的战国武校来说都是一个超级消耗脑细胞的巨大问题。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