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男生 > 悬疑灵异 > 在成为圣女的路上竟然当了侦探

第九章 百年孤独

在成为圣女的路上竟然当了侦探

  

为了明天的大扫除,千家午饭后便集体行动下去打理农田,好把明天空出来。而在这段时间,兰兰带着二人参观了整个黄鸟馆。

黄鸟馆一共有三层。一楼是客厅、餐厅和仆人的房间;二楼是四位小姐公子的房间,加上几间客房以及一个收藏室;三楼则是家主兄弟的房间和书房。此外,还有一个楼梯可以从外面直接上到二楼,平时上着锁,是方便运收藏品的。

而在一边参观一边闲聊的时候,她们聊起了家主夫人的死因。

“竟然又是伤口感染……”槎槎叹了一口气。

听到这个词,小秋的脸也立刻蒙上了阴郁的色彩。小秋对于儿时的事没什么记忆,但还是知道,母亲是因为伤口感染而死的。

她读到过一本古书,上面写着一个叫青霉素的东西,是人类最伟大发明之一。

“最后青霉素的消失不是因为耐药性。”槎槎道,“魔法被发现以后,全部的医学就失传了。魔法消失以后,医学没有和科学一样短暂地复兴。到了末法时代,有人是这么说的:今天有那么多人求死呢,还研究医学干什么?”

对于这一点小秋已经猜到,但她还是有疑问:“为什么末科时代医学也没有复兴呢?”

“因为医学从零开始需要人体实验。”

小秋明白了,不再提问。

兰兰羡慕地看着二人:“你们究竟是来自哪里,你们懂的东西好多。”

“多乎哉,不多也。”槎槎说,“到最后,知识也不过是带来感伤的一种幻梦。《百年孤独》看过吗?我觉得它的点睛之笔是最后阿玛兰妲•乌尔苏拉身上表现出的一道闪光,那一道闪光令消亡的悲剧更加令人哀痛。当衰落期来临的时候,就是神人也只能彰显自己的名声罢了。”

小秋觉得槎槎说多了,还没从中午的状态里走出来。毕竟灵魂是个老头啊,倔倔的,也挺让人无奈。人家怎么可能知道《百年孤独》呢?那都是哪年哪月的书了。

谁知,兰兰竟两眼一亮:“我看过!这,你们也喜欢《百年孤独》吗?”

小秋很是惊讶,而槎槎则是得意地看了她一眼,指了指楼下。楼下怎么了吗?小秋心想,难道在哪里放了一本《百年孤独》?不会吧,她完全没有注意到。

“《百年孤独》这本书,怎么说呢,其实挺浅显,奈何它把浅显的东西写得很扎实。说到底,世界不缺少美,而只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一些东西写的根本不是美,而只是迎合了一些空虚的概念,大家却说,真美啊。而一个真正在写生活的东西,大家却说,看不懂。当然了,我说的是据我所知的这本书成书年代的情况,对今天而言这本书讲的内容确实又玄而又玄了。”

“您知道它成书年代的事?”兰兰都用上“您”了。

“我并不敢说知道,说到底也只是读其书,想见其人,臆测其世罢了。”槎槎说,“这本书开头讲的只是一个很简单的科技发展史,当时但凡接受过教育的人都知道,所以在当时,读《百年孤独》的黄金年代是初中,因为那个时候大家刚刚学物理和历史,顺带看看《百年孤独》,就更能感受其中人物的喜悦,以及作者在写什么。后面书里写的就是社会人生了。其中只夹杂了一点魔幻色彩,仅此而已。

“我觉得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部分反而是迎合读者而写上去的内容罢了,往往读者不易发现的内容,才是作者真正想写的。

“当然,我不得不承认,阿玛兰妲•乌尔苏拉确实很打动我,纯洁干净的少女回到颓败的家乡,毫无杂念地单纯只想让家里好起来,最后却只能被颓败的气息侵蚀。有时候读历史我们会发现,当一个时代无可救药的时候,它的陪葬者总能展现出一点最初开创者身上的光辉,就让人想:灭亡大概不是他的错吧,是大势所趋吧。可是我们谁也说不好,如果他不是生活在那么无可救药的时候,他会不会也像他的父辈和祖辈一样,成为毁灭的推手。

“有时候现实更像是一个套路化的剧本集,翻开某一篇的任何一页,就能把它的开头和结尾推测出来。可是身在其中,我们又总是期望,或者被迷惑,想要发现一些意外的东西。而当一切尘埃落定,人们回望的时候,又总是会发现:唉,还是和最初想的一样啊。人就好像追逐影子的猫,总以为自己在抓什么很新奇的东西,最后只是在兜圈子。”

“您说的话我真的一个字都听不懂。”兰兰由衷地说,“可是我能感到您很博学,而且有那么些愤世嫉俗。”

小秋也感觉到了,明明是两个可爱的女孩子,却好像是一个老头在和孙女讲故事,或是一个夸夸其谈的丈夫在和自己懵懂无知的妻子侃大山。

“可以感慨的事多着呢,这还远没有达到愤世嫉俗。”槎槎说,“譬如说,读一本如《百年孤独》这样充满暗喻的书,我们切没有必要与现实的什么东西对应,尤其是和具体的历史事件对应,因为它暗喻的只是某种感受罢了。明明作者写的是丧失朋友的感觉,却被解读出怀念某个大人物;明明作者写的是失恋,却被解读出忧国忧民。这种东西简直毫无意义,完全玷污了原书的价值。

“小说的作用怎么可能那么博大呢?哪怕作者真的想暗喻什么大事,难道他就能指望所有人都能看懂,然后改变什么吗?不,在狂热地热爱着解读的那些读者手中,书的含义早已如脱缰的野马,一发不可收拾了。他们的解读看似博大,实则狭小异常,看似包罗了世界,其实连一粒沙的内涵都达不到。

“小说充其量只能表达作者个人的情感罢了,当作者的精神足够崇高时,它可能会变成一种影响世界的力量,但它的实质还是个人精神。可是个人精神难道就狭小吗?难道组成世界的不就是一个个个人精神吗?瞧,这是多么实际的事情,可是我们刚听到它却会觉得它很飘渺。小说实际的力量比那些解读者所能想象的还要博大许多,他们却以为自己很博大,而觉得别人很狭小。这大概就是蜩与学鸠和鲲鹏的区别吧,之二虫又何知呢?”

兰兰说:“您的语言就好像滔滔不绝的江河,我觉得很震撼,可是仔细想想的话又不过都是些水罢了。您真的有在讲什么吗?”

槎槎有些尴尬:“我好像听到了讽刺?”

“不,我是开玩笑的。您的语言都是概括性的语言,只是因为我不知道您的所指,所以听不懂罢了。我想我必须再把《百年孤独》好好读读才行。对我这种愚笨的心灵来说,我只觉得一个床单能带着人飞起来,就已经很不可思议了,和您比真是小巫见大巫。现在我们要到收藏室了,那件圣女手办就在里面。不知道这件精美的手办能否帮愚笨的我扳回一成。”

小秋在后面默默地看着兰兰的语气也被槎槎带着朝歌剧的方向迈进起来。她忽然想到,如果自己经历的是一本推理小说的话,那个作者莫不是京极夏彦?京极的好几本书批注上都被人写着“炫学”二字,可是小秋却觉得那些话很有道理,对于非专业者来说完全可以受用一生了。

其实,小秋更觉得,许多专业者的见解还比不过京极夏彦。最起码,人家能把自己的想法如此完美地融入推理小说中,而那些专业者,论文写得自己都不想再看第二遍,即使他的思想更深邃,又有什么用呢?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