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 > 古装言情 > 华胥梦:六州歌头

14∽就国

华胥梦:六州歌头

  

上古之时,关中就是天府之国。又有四关守候,易守难攻。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贸,沃野千里,蓄积多饶。

不知多少君主崛起于关中,进而席卷天下,终结乱世之纷争,重开一统之国。

长安城意为长治久安。四平八稳,朴质硬朗,在这里历史盘根错节的延伸着。神州的长安城与日没州的七丘县,都是中古时代最庞大的城市。人口百万,城内百业兴旺、宫殿参差毗邻。

神州的文人墨客,异国的奇商大贾,皆仰慕神州之威,不远万里来到长安城。真是:九天阖闾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流。

可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因为它的富庶,引来了无数野心家的惦记。异族入侵,军阀叛乱。一次又一次,让长安城陷身于火海当中。

毁灭并不能迎来重生。关中之国在生活了无数人,又经历了多少场兵燹后,也终将走向了寂落。

关中的土地再也承载不起太多的人口,水皆咸卤,八水断流。经济中心东移。甚至食粮必须要通过大运河供应。自此,关中再也不能成为整个九州的心脏。

再也没有哪位帝王会选择定都长安。哪怕是洛阳,他们也不会再看几眼。九朝之君主大多都选择定都开封。这里可以直接享受大运河的便利,又能掌控中原。只是开封城外,一马平川,无险可守。

处理完了在洛京的事务,无星韵总算得就国关中。

在马蹄哒哒声中,秦王的车驾驶达了京兆府长安县。举目望去,尽是凋零。城市中央是参差不全的破砖旧瓦,早已倒塌的亭台楼阁。再也看不出任何大明宫的辉煌。

张白臬已经在长安县得到了一处居所,他现在是皇洛秦国国相。秦王可以开府仪同三司。自行任命下属官员。但是天子还是为秦王安插了一些人员。协助她处理国政。

虽然天子此举有分国的可能,一旦处理不当。皇洛可能会分裂出个第二中央,凭借关中与四川之地,与朝廷分庭抗礼。群臣多次劝进,可是天子心意已决,多说无用。

无星韵也知道,封国就是一把双刃剑。能够在他将来登基时成为一股助力,可是手握大权也意味着招引猜忌,稍有不慎就是众叛亲离。

只看当下,皇家姊妹关系正好,今后的事情谁又能说得准呢?

关于秦王居住的王府,当下还未建成。王上的府邸必须要按照国朝祖制规格前来建造。王上只能先暂居于别处。

更何况封蕃本就是天子一时兴起而为之。所谓的秦国甚至都还末支楞起来。秦国所统辖的关中、四川之地的官员,仍然是由朝廷任命考核升迁。

再说,营造王府也需要时间。

……

在一处临时府宅内,有淳淳的溪流,鸟儿杂乱的鸣叫声,还有挺拔秀丽的树木。走过一处屏风,就看见那穿着大红金丝龙纹蟒袍的女子。正坐在小板凳上,倚靠着身边的桌子,手中拿着一卷书籍。里面全都是秦国所辖范围内吏官资料,方便新来就国的秦王能尽快熟悉。自然便是天子派人整理送来的。

关中之地,民风彪悍。民众奋勇当兵,又因为与那西北的庆国有血海深仇,二方皆是不死不休。这样的情况早已持续了百年。

在这西北,共有五大将门,分别是扶风马氏,天水赵氏,陇西云氏,北地曹氏,雕阴余氏。

五大将门自太祖开国以来就一直存在。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一代又一代接任都指挥使之职。

其中那天水赵氏。天水,也就是秦州。赵氏如今家主正是秋文之父赵尚松。唔,若蓝梦也是秦州的。看来她俩是老乡啊。有时间让秋文回去见见她父亲。父女一别也有十年,不知秋文是否想念自己的家人。无星韵独自思索着。另外那个若蓝梦也挺有趣的,期待以后继续见面。

接见将门,一同商议征讨庆国之事,那是不急的。历代先皇花了百年的时间,都没有消灭庆国。又岂能是秦王一来就能逆转战局?

当下秦王所需之事,便是在关中稳下,站稳脚跟,将自己的势力扎根于此。这样子才能令军门服从。没个一年半载是不可能的。

反正无星韵一点也不着急,自己还年轻,才十五岁,如果能在十年之内灭掉庆国,彻底平定西北大患,那就很不错了。只不过北方的那个伪汉,总是捣鬼,哎,不知什么时候那帮鞑子才能完蛋。

不过嘛,这些鞑干相比于真正的野蛮人,还是开化了很多,至少没那么让人厌烦。至少身上不会有牛马的气味,也不会有不知哪里来的孜然味道,更不会像日末州以及昆仑州的那些妖人,体毛重毛孔大,奇臭无比。

还有任命张白臬改革的事,先站稳脚跟吧。至少一年内要和朝廷共治秦国,无为而治,顺其自然。顺带走访查看一下民情。

仿佛想到了什么,无星韵对着不远处的一个侍女招了招手,这个是女士土生土长的西北人士。虽然秋文也是,但她这十年间都生活在开封,根本不知道西北的情况。

侍女走了过来,开口问道:“殿下,您找我有什么事。”

无星韵将手中的书卷放下,用手捋了捋额边细碎的发丝,用着一丝随意的语气问道:“我问你,你有没有听人说过,现在西北的盐价涨了很多倍。”

侍女恭恭敬敬的回答:“是的,殿下,西北的盐价足足涨了十倍有余。”

什么?无星韵脸色一变,没想到若蓝梦说的居然是实话,随即又追加询问道:“为什么涨了十倍,是有奸商炒作还是怎么样?可是盐一般不都是朝廷卖的吗。”

那侍女苦笑一声,开口说道:“殿下,朝廷的盐在关中价钱一如既往就是这样,只是……”说完侍女停顿了。

“只是什么?”无星韵追加询问道,如果朝廷在此处的盐价一直都是这样,为什么又说盐价涨了十倍?

那侍女苦笑着,终于开口:“因为我们当地人一般不吃朝廷的盐,太贵了。我们吃的是庆国的青盐。庆国的盐非常便宜。买朝廷的盐不如买庆国的盐,那样子更划算。”

什么?无星韵惊诧了片刻,刚欲张嘴询问为什么当地人以前买庆国的盐,现在又不买了。便猛然想起,父皇在位时期,为了攻打庆国,不但做了很多军事策略,还主张禁榷。

虽然庆国的武器挺好,但是对于朝廷并不是必需品。可是庆国的百姓极其依赖朝廷的茶叶、绢丝。朝廷不依靠庆国就可以自给自足,但是庆国必须要依靠朝廷的物资。

以前朝廷还会赏赐庆国岁赐。好听点叫岁赐,直白一点就是岁币的好听说。泱泱神州大国竟然赏赐一个小国如此之多,天子脸上的颜色怎么可能挂得住?

待到先皇,雄图霸业,意图横扫八荒。停掉了关于庆国的岁赐,䦹北方的汉国还是依旧。先皇自然想把庆国这个小小的眼中钉肉中刺给彻底拔除。当时庆国国内当然是不满的,也针对西北发动了几次进攻,都被那章家所败。此后就少有大动作了。

禁榷禁到现在,也不知道庆国究竟怎样了。但是无星韵大概知道,西北这一块,民众肯定对朝廷不满了。盐那可是生活必须品,一日三餐都少不了。哪怕是穷人,也可以通过盐碱地煮水获取盐分。可是当地人享受低价暴利的青盐习惯了,忽然因为朝廷的一通政策,必须要买价格是过去十多倍的盐,谁人不会生气?

看来当下还必须要稳住民众。庆国的这个青盐还是要的,禁榷也依然是要禁的。只是这青盐又不能去抢,真能抢到手,庆国早都被灭掉了。还用去买?

那么,该怎么办呢?无星韵单手握住下巴,若有所思。

上一章 目录